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中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状元就成为热门话题。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绩,但教育部门尚未透露关于“状元”的信息。再看中国的广东,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尽管高考状元也出炉了,但教育界谈到“状元”时称,“状元”并非中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检验标准,关注“状元”应适度。纵观今年的“状元秀”,中国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诞生了不少状元。对于高考状元,人们对其的认知很不确定,除了羡慕,还多了几分神秘,至于…  相似文献   

2.
资讯     
“政府重奖‘高考状元’不合适” 重奖高考“状元”,凸显出政府厚此薄彼,客观上会给“差生”们带来更多的社会压力。政府带头重奖高考“状元”,还会引发炒作“状元秀”,形成不好的社会导向。 ——读者评说四川乐山重奖高考状元“我们不同意”中央音乐学院人事任免,引  相似文献   

3.
梁建伟 《成才之路》2010,(20):I0003-I0003
各地高考成绩都在陆续发布。伴随着成绩公布,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一些地方特别强调不准炒作离考状元。学者们认为,对于高考状元.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首先要承认,能考上状元的学生,是有水平的,他对中学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全面的,可喜可贺!另外一点,现在学生还是“蓄能阶段”,还没有到社会做贡献阶段。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为社会做贡献是一种社会实践。需要状元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4.
【原编者按】各省、市、N2011年高考分数相继公布后,人们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高考状元”身上,都关注他们的学校、成绩、被录取的大学以及学习经验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Ak2004年开始,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5.
高考年年考,状元年年变。按照多年的惯例,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也将次第现身。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就下发"红头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升学率等具体情况,不得炒作"高考状元"。是的,炒作"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7.
<正>为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规范高考和中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再次明令禁止各地炒作中高考成绩,严禁各地教育系统和学校宣传"高考状元""中考状元""升学率",更不能为有关炒作提供任何考试成绩信息。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高考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信息的管理,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和名次信息,严禁以中高考成绩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喜报、贺信,严禁在校外和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中考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  相似文献   

8.
年年高考、中考之后,鼓噪“状元”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且愈演愈烈。单单“高考状元”就有文科、理科、单科的,有省级、市级、县(区、市)级甚至校级的,有普通(非示范性)高中、民办高中的……五花八门。各种品种、规格的“状元”资讯充斥于校园海报、招生简章、媒体广告,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平心而论,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地方出了高考、中考“状元”(且不论品种与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取得的教学成绩、教育成果,值得庆贺。然而,“状元”炒作持续升温的缘由绝不啻于此。而是有人要凭它作资本谋求职称、荣誉和奖励,有人要拿它编…  相似文献   

9.
《广东教育》2010,(7):108-109
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人民政府连续3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保密,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今年高考举行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淡化对高考成绩的宣传,并具体提出了高考成绩发布的“十不准”原则,其中包括不准利用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也斩钉截铁地表示今年不公布高考状元。对于这些地方的做法,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要努力营造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然而,在高考状元被学校、媒体、商家、社会各界热棒的背景下,不公布高考状元,避免高考状元遭炒作,依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相似文献   

10.
每年高考结束,各地的高考状元就成了大家追捧的热点。但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热炒明星的时代,却有很多人反对炒作高考状元,说什么会"捧杀"了状元。  相似文献   

11.
《湖北教育》2010,(8):49-49
最近,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高考状元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一些地方特别强调不准炒作高考状元,广东省则表示今年一律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对于高考状元该不该公布,众网友展开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2.
正当高考成绩揭晓时,各地高考状元一如往常地大受追捧,成为各大媒体的一道风景。2009年6月,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被查出其民族身份系造假,录取资格被取消的事件一夜之间被数家媒体曝光,“高考移民”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高考移民”反思当前我国高考存在的一些公平性M题。  相似文献   

13.
正虽然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发出通知表示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冷却对"高考状元"的宣传,但事与愿违,各地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奖励以及让一些"状元"作广告代言的事例层出不穷。高考一结束,各种层级的"状元"纷纷被推出,荣誉、金钱接踵而至,可谓名利双收。这一系列非正常现象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与学校、地方政府功利教育的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重奖"高考状元"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科举考试对状元的推崇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得当前一部分人还有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众所周知,现在所谓的"状元"与中国古代的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律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今年高考成绩放榜时,面对媒体,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地郑重兑现了去年的承诺。“其实很多优秀的考生都有可能成为状元,高考中谁考得高一分、谁考得低一分,都有其偶然因素在内。所以统计状元是不太科学的。”消息甫出,许多有识之士都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5.
“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广场     
《山东教育》2012,(26):63-64
聚焦新闻背景又到高考"发榜"时。虽然今年各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发声斥责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虽然各地教育部门也推出力举屏蔽考生分数,虽然专家学者发表调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功业未能与名号相提并论,但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依然不减。"状元情结"何时休?这个问题十分令人困扰。(2012年7月2日《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2,(8):16-17
陈宝泉在2012年7月2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又到高考发榜时。按以往的经验,正值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与往年不周,今年各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发声斥责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一有炒作作为冒头即给予痛击。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2,(19):16-17
时言平在2012年6月25日《扬子晚报》撰文指出:2012年高考分数相继出炉,各地高考状元依旧成为公共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同等竞争环境中的相对胜出者,在急剧膨胀的成功欲望之下,难免被神化。从功利心的蒙昧中脱离出来,由狂热向理性转身,才是我们关注高考状元的正确态度。炒作的背后,总有拉网等着坐收渔利的功利群体。被炒作的状元们,是无辜的,以至于成为功利者谋利生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高考状元成为考前营养品的代言人,获利也许是卖糖水糊弄考生和家长的商家;当状元成为参考书的代  相似文献   

19.
杨媛  金梦 《学习之友》2008,(12):54-54
“民办学校能培养出高考状元?”今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状元”郑润泽的母校——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把这个“?”变成了“!”。在2008年高考中,潮阳实验学校不仅出了个文科“状元”,考.生中还有八人分别进入汕头市文理科前10名、四人成为汕头市单科第一名,以本科上线率96.2%、总上线率100%的成绩位列汕头市第一。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08,(9):5-5
全国高考成绩目前已全部公布,各地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炒作与过度关注“高考状元”是不可取的.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考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些可贵的素质.他们不是人们想象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几乎人人都是素质全面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