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社会中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孙民 《湖北教育》2004,(23):40-4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倡导设计、建构、组织学生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主体活动中实现自身品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维平 《四川教育》2009,(12):46-4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综合素养的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始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生活化的实践学习活动,在深度参与中探究、体验、自悟、共享和习得。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对答如流,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深入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参与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历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关注学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一、激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1.利用好动心理,诱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活动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也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创设各种有效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从而达到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活动教学”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和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  相似文献   

13.
活动教学中“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活动教学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华东 《教师》2013,(30):58-5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专门教人做人的课程: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五步自主小组合作”活动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设计体验、经历和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活动机会,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去学会生活、发展自我、共同分享,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参与学习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一、精心设计,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内容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中,我用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进行导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社会中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是每位教师着力关注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仍然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究。从学生自身来看,只有在他们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如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当地中学的语文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剑师生的欢迎。“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在教学中,创设开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置身活动情境,经历体验感悟;再现学习情境,深化道德知行。优化品德课教学,让品德与社会课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其自我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