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界面:媒介人性化趋势的技术载体现代意义的“界面”(Interface)概念和许多技术词汇一样是个“舶来品”,在传播学以外的领域早已是一个常用词,泛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①,在物理、化学领域,“界面”表示不同质物体间的接触面,如液体/固体界面.后来应用到信息科学领域,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交汇之处”②.在包括媒介传播在内的信息传播领域,“界面”可以界定为: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关系赖以建立和维系的接触面,包括呈现信息的物质载体的硬件(硬界面)和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软件(软界面),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相似文献   

2.
便捷度与关联度作为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建构人与人、人与物联系的"双螺旋",以节省联系成本与增加联系价值的勾连关系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介进化的逻辑转向.以此为基础考察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生产、储存、传播、获取以及搜索等媒介进化核心环节,有利于增强对互联网时代媒介进化与当代媒介融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4)
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心理机制,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流行为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考。南海仲裁案等群体威胁性事件以互联网媒介为载体,传播了民族主义情感、强化了内群体偏好,有利于网络使用者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利用"蚁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软件,以"南海仲裁案"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上500逾万条舆情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从而获取到该事件的传播模式、事件中媒体和网民的主要观点以及关注人群等结果,对互联网媒介是否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互联网+"的提出给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入手,通过改变原有单一的纸质媒介,让读者从多重感官去理解;改变原来的交互式网页沟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规划"互联网+物理空间",实现资源共享空间并创造新知识;打破图书馆传统边界,以"互利"加强各方面联系四方面,在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上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68-7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年与2012年的数据,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视角探讨了媒介使用对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受众有着不同的人口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他们的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除了传统媒介电视使用会提高医患信任与广播使用会提高社会信任外,其它媒介的使用都降低了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而且传统媒介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力要高于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力,需要改变"受难式"医疗报道框架观,应用建设性的传播方式重建医患信任。新媒介相比传统媒介,降低信任的方向与显著性不同,互联网与手机定制信息"线性负向"显著性降低了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而传统媒介在降低信任中基本表现为"U型",而且互联网比手机定制的影响力更大,互联网媒介需要从个体理性向公共理性的逻辑转变,达成重叠共识以重建信任。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的发达导致了传播渠道和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从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电视,至21世纪初期风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媒介依存症"从自我满足的"电视人"发展为集体狂欢的"弹幕人",体现出人类的交往方式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参与、从零社交到弱社交、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共享、从个体满足到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7.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已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观点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随时可引发"微舆情",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高校应提高"微意识",增强"微能力",凝聚"微力量",打造"微平台",主动出击,合理引导,切实做好"微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19):2-8
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重塑了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主体被新媒介技术彻底建构为"数字主体",遭遇了身份、情感、认知和生存的多重危机。首先,数字主体在赛博空间被多重虚拟身份困扰,体验着身体缺场和身份丢失的经历;其次,数字主体身患"媒介依存症",主体情感被电子媒介交流异化和殖民;再次,在"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数字主体遭遇认知障碍和认知迷茫;最后,"数字化生存"将主体规训和征服,使主体面临生存隐忧。  相似文献   

10.
二维码的信息传播范型与张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二维码受到热捧,而其界面呈现尚不成型、标志制作不够专业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张力状态中的恶性膨胀因子已存巨大隐忧。文章认为更好发挥像二维码这样的媒介新品所传播的信息正能量作用关键在于人。要在切实维护"七条底线"的基础上,研究解决现实的失控野码难题,为创造一个新的媒介文化与符号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以算法为基础的互联网信息选择机制就像包裹在人们身上的"过滤泡",为用户提供投其所好的内容。随着时间累积和用户数据增长,个体爱好倾向愈发突出,群体互动也更加趋于同质化,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不断集中,本该多样化的互联网世界在简单算法的设定下却让我们陷入封闭、分裂的思想包围圈中。"过滤泡"现象提醒我们作为个体无法处理海量信息的生物局限,从而必须关心信息的取舍之道。刺破"过滤泡",不是要重回信息把关的老路,而是呼唤媒介组织和用户个体的公开讨论和共同关注。加强新的信息传播伦理建设和网民的媒介素养培养才能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置设备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硬件"建设,而人才的培养和从业队伍的发展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软件"建设。"软件"常常比"硬件"更重要,没有"硬件",可以增添"硬件",但没有"软件",事业发展就将失去后劲。因此,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特别是新闻工作者队伍,是提高广播电视工作成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日新月异而又错综复杂的媒体环境,电视新闻节目在集聚信息、娱乐、分享为一身的融合媒介(如微博、微信、贴吧、直播网站等)的冲击下转"安"为"危"。面对自由迅猛的融合型媒介,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通过辩证的维度,主要分析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亚南 《视听》2022,(2):51-53
互联网时代,现代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作为"热媒介"的短视频以符合当下信息消费习惯的方式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短视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方式,还是大众可参与媒介生产的工具,甚至还因其"短"和"直观"的特性成为情绪集中的"发酵桶",让大众从"参与"中寻求情感的"共振".同属于影像媒介的短视频不仅在渠道上...  相似文献   

16.
在广告营销界,收听率往往被称为广告交易的"通用货币",它不仅能够让广告客户全面地了解该媒体的市场空间、受众类型等各方面的信息,且能让广告客户更清楚的了解该媒体的广告投放价值所在。本文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2011年在国内50个城市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1)
本研究采用日记法,从时间配置角度探索互联网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行为使得工作(学习)活动、家务劳动以及看电视等媒介接触活动的耗时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等活动时间的增加,因此互联网不仅是"时间替代者",还是"时间促进者"。功能等价假说仅适用于解释互联网对于媒介接触活动的时间替代效果。此外,就时间配置而言,互联网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和个体的行为,还包括外部的和互动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媒介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又触发媒介变革。纵观世界新闻媒体发展史,从结绳记事到报纸、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未来的"万物皆媒",科学技术推动的传播形态变化从来不停顿。在媒体融合发展时期,新闻信息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新兴平台和入口陆续涌现,时间、空间和表象的局限被突破,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西方信息社会的传播权利运动的兴起带动了传播学界"媒介治理"的研究热潮。通过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符号"路径,媒介治理关注了传播的信息界面、产业界面、符号界面和关系界面,综合了传播系统的界内研究和界外研究,代表了一种新的传播研究范式。作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媒介治理"在研究取向上呈现出学科的交叉性:深层生态学路径、公共选择路径、协商民主路径是研究"媒介治理"的基本路径。媒介治理的研究是一种"灰色系统"的信息论,是第三种文化思维范式的代表。媒介治理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具有解释力的基本假设,实现叙事的连贯性和必要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20.
多通道界面对残障网络用户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残障网络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障碍问题,介绍残障网络用户的特征、残障网络用户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关系和多通道界面,得出多通道界面可以为残障网络用户打造一条信息无障碍通道以克服身体功能缺失带来的获取信息障碍的结论,以期达到为残障网络用户更好地提供人文关怀的目的;同时,介绍多通道界面技术通过硬件界面、软件界面和网络界面三方面来实现对残障网络用户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