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战胜国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为基础,决定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以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由于"会议中之远东问题,除收拾德奥之残局外,最主要者即为中国之山东问题",所以颇为全国各界所注视,不仅资产阶级改良派,甚至一部分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对和会寄予了很大希望.但陆征祥先行赴法途经日本,拜会日本内田外相时,竟大倡中日在和会协同之说,而且离日赴巴黎时,还丢了一个公文箱,国内舆论哗然,纷纷谴责陆在外交方面的无能.  相似文献   

2.
1981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以解决战后国际问题,并签订对战败国的和约.共27个国家的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广会议.梁启超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最终决定参战起过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以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的身份赴欧洲一行,虽然对于会中交涉事务“不负直接责任”,但对于会前之筹划、会中之据理力争、会外之宣传联络、会后之坚持斗争,都尽了擘划之力,为敦促中国代表维护民族立场,拒签和约,以致为后来华盛顿会议最后解决山东问题打下基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由于梁随时向国内报道巴黎和会讨论中国山东问题动态,因而与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在梁氏发回国内的许多封电报中,有一封至关重要,即1919年3月11日自巴黎转来、报告日本以何种口实拒绝交还山东、亦即巴黎和会不能按中国要求令日本将山东交还中国的症结何在的那封电报,常被研究者征引.但  相似文献   

3.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4.
寸土不让     
张作霖,字雨亭,汉族,辽宁海城人,出身在贫苦的农民家庭.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他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阀政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 有一次,张作霖应日本人"邀请"出席酒会.大帅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在场的日本人大为不快——张作霖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竟敢在皇军面前不可一世,非当众羞辱他一番不可.  相似文献   

5.
一次,张作霖应日本人“邀请”出席酒会。大帅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在场的日本人大为不快,认为张作霖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竟敢在皇军面前不可一世,非当众羞辱他一番不可。酒过三巡,一个日本人捧着笔墨、纸张,请张作霖当堂表演书法,实际上是想“逼”他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毫不客气,接过笔一挥而就,又旁若无人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张作霖在纸上写了个斗大的“虎”字,落款为“张作霖手黑”。见了落款,在场的日本人都自鸣得意,而中国人却大惊失色。再看张作霖,却正和他所书的“虎”字一样,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日本人的动静。这时秘书凑近他小声说:“…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代表参加。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山东主权等要求,遭到拒绝。英、美等国欲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而卖国的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大哗。中国人民多年来的积愤象火山一样爆发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发难,三千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大致上是国、共两党之外政治精英的一个联盟,包括张君劢等人代表的国家社会党,曾琦、左舜生、李璜等代表的中国青年党,章伯钧代表的第三党,黄炎培代表的职业教育派,梁漱溟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加上后来加入进来的救国会派(以沈钧儒等为代表)就是所谓的三党三派。民盟只是一个联合体,不是单一组织,其发起目的就是想在国、共两个大党之间做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两种特点。以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倾向,但与日本新感觉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新感觉派文学与都市文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原因有二:中国文坛将法国都市文学代表人物保尔·穆杭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混同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产生不仅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也受到了穆杭等人的都市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浓于水,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极度自由的时代。魏晋士人们对母亲的爱表现得最为缠绵悱恻,也最为惊世骇俗。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体现:以阮籍、王戎为代表的“唯情”派,以和峤、王祥为代表的“唯礼”派,以祖光禄、王长豫为代表的“唯性”派。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京派”与“海派”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文学,进入40年代之后,大致还有三类作家群在表现这光怪陆离的“都市风景线”,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以张资平、曾虚白为代表的新式言情小说作家群,以周瘦鹃、包天笑、张恨水为代表的新鸳鸯蝴蝶派作家群。做为后起之秀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她似乎很难列入哪个群,她既没有“新感觉派”那么现代,又没有新鸳鸯蝴蝶派那么传统,同时她也不屑于新式言情小说那种单一的模式。她另辟蹊径、独撑门面、于是有了名噪一时的《传奇》,有了她那发掘人性,发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口译研究主要是借鉴的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释意派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选取"两会"记者招待会中所引用的古诗词及译者现场口译版本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释意理论的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古诗词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奉系军阀张作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其依靠的资本却是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为武装 这支军队,张作霖除自设兵工厂生产部分军事装备外,更主要的依靠向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购买.仅就张氏与德 国之间的军火贸易情况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别解”,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某种情形或词语的意思故意抛开其原本义而作新奇的解说、辩解,以期获得幽默、风趣、精僻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说话人要表现的特殊意味和情趣的解说方法。下面辑录“别解”四则,供欣赏。张作霖“寸土不让”张作霖雄居东北时,日本人惧怕他的威力不敢擅自采取军事行动,就派两个副官扮作日本浪人模样到大帅府观察动静。寒暄过后,一个日本人说:“久闻大帅精于书法,能否挥笔写几字,赐予我们个墨宝,以便带回东京收藏,也好留个纪念。”绿林出身的张作霖虽然文化不高、学识不多,但却十分沉着冷静。他想道:写就…  相似文献   

16.
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化派和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化派围绕东西化问题展开过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东西化差异的性质,新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东方化派认为是“中外之异”;二是新旧化的关系,新化派主张“弃旧图新”,而东方化派主张“新旧杂揉”;三是中国化的出路,新化派主张“化取代”,而东方化派主张“中西调和”。从学理上分析,新化派和东方化派的主张都是正确与错误并存。分开来看,它们构成悖论,合而视之,则又互为补充,形成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别解”,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某种情形或词语的意思故意抛开其原本义而作新奇的解说、辩解,以期获得幽默、风趣、惊警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说话人要表现的特殊意味和情趣的解说方法。下面辑录“别解”四则,供青少年朋友欣赏。张作霖“寸土不让”张作霖雄居东北时,日本人惧怕他的威力不敢擅自采取军事行动,就派两个副官扮作日本浪人模样到大帅府观察动静。寒暄过后,一个日本人说:“久闻大帅精于书法,能否挥笔写几字,赐予我们个墨宝,以便带回东京收藏,也好留个纪念。”绿林出身的张作霖虽然文化不高、学识不多,但却十分沉着冷静。他…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要求,擅自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惨重失败给为“公理”而欢呼的中国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议和支持下,驻巴黎的中国代表团为维护祖国主权,于6月28日下午向巴黎和会递交了拒签和约的宣言。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使日本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不断向各大国施加压力,最终达到了各大国共同对付中国的目的。虽然日本已经通过军事占领攫取了原德国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呈现畸形繁荣的中国都市成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品表现的主题。新感觉派作家们透过都市繁华的表象看到了其背后的阴暗和凄惨,并以其特有的恰当的叙说方式,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一幅繁华落尽的都市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