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22-124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术以理学为特色,与之相应,在史书的修纂中形成了义理史学一类,以孙甫《唐史论断》、范祖禹《唐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为代表,主张在史学中以微言大义为旨,不太重视历史事实的考据。但是此类史书在宋代史学史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占主要地位的当属以求真求信为目的的考据史学,这类史著包括在修史过程中附录考史成果的《资治通鉴考异》、《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考异等,这些著作在宋  相似文献   

3.
朱凡 《图书馆杂志》2014,(3):104-108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藏明刻本《资治通鉴大全》382卷,该书为[明]路进校辑并出版,为史学专科丛书。此书以时为纲记事为目,记载了中国古代上迄伏羲氏下至明崇祯元年以前近七千年的历史。目前在国内外未见有完整著录或存藏,被视为辽宁省珍贵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及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是北宋元宝元年(公元1038年)进士,哲宗时任宰相。谥名文正,追封为温国公。他是宋朝杰出的史学家。曾主编《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为我国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这部书文字简洁瞻实,语言通俗晓畅,还富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共294卷,规模巨大。 清乾隆时编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资治通鉴》就有极高的评价,称“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史学巨著,作品中凝聚了司马光的治国思想,同时司马光的政治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用了十九年时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进资治通鉴表》)磨砺而成。《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8.
王进平 《档案》2008,(3):40-42
司马光(公元1019-108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编辑的史书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和《谏水纪闻》等,其中享有盛誉的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包括1362年的历史,正文294卷,《考异》30卷,《目录》30卷。经过范祖禹、司马康等重新校订付梓,到元枯七年(1092年)全书印成。此书的成功编撰,除有政治的、历史的多种原因之外,编纂体裁、编纂方法的创新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叶青 《兰台世界》2012,(18):21-22
范祖禹家学渊源深厚,入仕途不久且年富力强,政治关系简单等原因是他得以参与修纂《资治通鉴》的重要因素.熙宁三年六月至元祜元年十月,范祖禹全程参与《通鉴》编修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与史学     
编辑与史学□《铁道工程学报》何宁我国古代的编辑,是由很有学问的人担任的,是饱读诗书的人。历代读书、写书、编书的人大多集中于史籍经文的学习、整理和继承。如孔子编《六经》、刘歆编《七略》、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等。由此可见,研究历史和发展史学离不开编辑工...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从古到今众多学者对他们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2.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史学名著,对我国文献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贯通古今、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赞誉,对其文献整理的思想及方法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晚年所作《读通鉴论》是一部史论作品,根据《资治通鉴》中所记载史料,对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评价,表达了王夫之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史学思想。本文,即对《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民族观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吕思勉,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毕生专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作为历史学家,他的学术思想涉及史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在学术领域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一生,先后出版了多部史学专著,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部普及史学的新著《大三国演记》近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者张贵祥经过十年的呕心沥血,“胼手胝足,以耕以畲”,深研了《辽史》、《金史》、《宋史》、《西夏记》、《续资治通鉴》,以及与这一段历史相关的古今史籍、研究成果,在浩如烟海的古史料中采撷、钩沉、梳理,写成了一部90余万字的《大三国演记》(上下卷)。这一著作的问世,对史学的普及无疑是个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司马光《资治通鉴稿》一帙,长130厘米,高33.8厘米,凡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资治通鉴》修于北宋英宗时期,司马光主修,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为属官,历经十九年书成。此件藏品系北宋时期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手稿,记事起于东晋首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将作乱,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其子慕容皝入令支还,凡一年间史事。卷尾有任希夷跋、赵汝述跋,葛洪、程珌、赵崇龢三人合跋;又有元人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祐等人跋或题诗,表明此件在宋元时期流传有绪。明清两朝历经袁忠彻、项子京、梁清标等人收藏,后来被征入清廷内府。清朝覆灭后,流出宫外,后从香港卖出,归入国家图书馆。与司马光同时期的黄庭坚参加过《资治通鉴》校正事宜,目睹大量《资治通鉴》稿草,他总结司马光的书体特征是“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从《资治通鉴稿》书体看,“隶”中有“楷”,“楷”中又“隶”意十足,正与黄说相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以下简作《大典》)"送"韵"宋"字下所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作《长编》),今存者计有:卷12306—12308太祖开宝四年二月丁卯朔至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岁末(辑本《长编》编入卷12—17);卷12399—12400仁宗庆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起初,司马光作战国至秦二世的八卷《通志》,进于英宗。宋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认为他所编之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亲自写了序文,赐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之职,接着又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将崇文院所设《资治通鉴》之局,迁到洛阳家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编撰工作,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戴逸,192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著作有《简明清史》《二十世纪中华学案》《清通鉴》等。有人赞他"戴公桃李满天下",他笑一笑,说自己只是普通教师;有人称他清史泰斗、史学重镇,他摇摇头,道自己只是一个修史人。他是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历史学家。一个寒冬的清晨,戴老与记者如约坐在位于海淀区苏州街的清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里。办公室不大,几组书柜几占半壁江山,柜中是满满的《清史》稿件。面前的戴老,鹤发寿眉,精神矍铄,他  相似文献   

20.
荀悦是我国历史上对编纂有独特见解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编纂方法和思想上多有建树。荀悦的历史编纂成就主要体现在《汉纪》的撰述上,他仿效《左传》的体例,对班固的《汉书》加以改变而成的编年体西汉史,集中体现了荀悦深刻的历史编纂思想,是中国封建史学传之于后世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