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满足了当今电视观众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给予观众充分的话语权,真人秀节目几乎在每个国家都能掀起汹涌的浪潮,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节目.而"选秀真人秀节目"又是其中的最大赢家,2011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出的选秀类节目"麦王争霸"收视高企,本文将借分析"麦王争霸"的策划要点与不足之处,探讨选秀真人秀节目的策划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2.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档以电视为载体、以歌唱为内容的娱乐选秀节目。本文试图从“电视人”“碎片化”“原型”“Fans王国”等方面探讨这档大众娱乐选秀“成功”的必然,从而反观当前音乐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孙萍 《教育文汇》2009,(10):14-16
这几年,电视选秀节目在国内各级各类电视台竞相推出,电视制作和播出单位、文艺界不少人士极力叫好;电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狂看热捧;教育界大部分人士乐中有忧;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贬比褒多。笔者认为,电视机构可以适度但不能过度地开办这类选秀节目,是到了该给“选秀热”降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培育作用,探索了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不力影响,探析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音乐选秀节目加快音乐专业大学生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内地大众音乐选秀时代从诞生就充满坎坷,一路在争议声中走过,最终在历经了得与失之后以《中国好声音》突破重围,获得一片赞赏声。本文试图探讨总结选秀节目成功的经验,并从“音乐审美的真与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等几方面对当前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现状进行思考,提出了探索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黄鸽 《教育文汇》2013,(22):26-26
“中国好声音”是一家电视台的音乐类选秀节目,这两年颇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热捧。  相似文献   

8.
何年 《教育》2011,(7):21-21
前不久,童童一家坐在客厅里观看去年夏天参加一个电视选秀节目录制的视频。参加这个选秀节目给童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最终没有过关。直到前些时候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总决赛,童童一家才找到原因:原来是童童表现得太“成熟”了。  相似文献   

9.
在平民选秀低俗风盛行,选秀节目走向低谷时,明星选秀应运而生,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作为一档明星选秀节目,<名声大震>现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季.从平民选秀到明星选秀的转变,正折射了选秀节目不断调整、变化的发展历程,并对于如何提高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为核心标志的“全球最大选秀节目”《英国达人》首次进驻中国,落户东方卫视,取名为《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后,很多参赛者被大家认识和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些“达人”吧。  相似文献   

11.
自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各大电视台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日益复杂的比赛流程、多元的淘汰机制、复杂的评分组成等,似乎都在给观众呈现着公正公平的比赛。文章以2009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为代表,以直播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为切入点,透析选秀节目中种种“不可控”下“可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自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各大电视台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日益复杂的比赛流程、多元的淘汰机制、复杂的评分组成等,似乎都在给观众呈现着公正公平的比赛。文章以2009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为代表,以直播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为切入点,透析选秀节目中种种“不可控”下“可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举办的《超级女声》让音乐选秀类节目深入人心,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这一节目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以及节目真实性等方面的批评。2012年举办的《中国好声音》与《超级女声》在节目理念、模式、社会影响效果以及更深层次的制播关系等方面截然不同。《中国好声音》代表了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变化,对今后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近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衰交替的思考,着重分析了2012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在大片策略、整合运营模式、赛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指出该节目既有别于传统音乐类选秀节目,也打破了传统的"制播分离"模式,其精神内核应是"反选秀"。并总结了该节目对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启示,从趣味性、互动性、去功利化、整合化的角度提出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意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下半年,选秀类节目又一次被国家广电总局下令"调控":中央电视台的"梦想星搭档"延播,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延播,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副产品""男声学院"取消播出,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取消播出,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取消播出……被延播的节目,一直到当年的第四季度以后才陆续与观众见面,但收视率已不能与以前的选秀节目比肩。国家相关部门的"疏"与"堵",说明充斥于荧屏的各类选秀节目已经过于泛滥。近年来,只要一打开电视,各种"选秀"五花八门:选手水平参差的表演、观众声嘶力竭的呐喊、评委或高或低的点评、主持人略显拙劣的煽情……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电视文化生态怎么了?在这个完全娱乐化、商业化的"后选秀时代",难道我们还要被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6.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档以电视为载体、以歌唱为内容的娱乐选秀节目.本文试图从"电视人""碎片化""原型""Fans王国"等方面探讨这档大众娱乐选秀"成功"的必然,从而反观当前音乐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舞台上,是冉冉升起的青春明星;舞台下,是渐渐痴狂的少男少女。走上PK台的,都在爽朗地笑着,说着“谢谢”;坐在电视机前的,都心急如焚,按动拇指……这就是“选秀”节目的非凡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很多在校学生来说,看“选秀”、参与“选秀”已经成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有家长说,因为“选秀”,孩子重新安排作息,腾出时间观看;有老师说,因为“选秀”,教室里会同时出现很多红肿的眼睛;有专家说,因为“选秀”,孩子将失去自我……那么,学生是不是真的这么痴迷“选秀”?现状是不是真的如此令人忧虑呢?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对“选秀”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待“选秀”节目的真实态度,我们特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2006年“选秀”大赛的抽样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学生的观看情况、短信投票情况、街头拉票情况、父母态度、老师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常6 1》、《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选秀节目的火爆播出,“造星运动”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众眼中的“青春偶像”,展示自己,寻求快乐。那么,如何理解“青春偶像”一词?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的“青春偶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搜索“偶像”……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被公认的选秀大年。《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档音乐类选秀节目在荧屏上一争高下。一到周末的夜晚,遥控器就很忙,可是无论观众切换到哪个频道,都会看到有人在唱歌。从2006年湖南、上海两台的双雄并立,到如今的诸侯争霸,各个省级卫视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甘将市场一直拱手相让,从国外重金买来好节目的版权,于是大同小异的音乐类选秀节目齐头并进地杀入了市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省级台有没有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已经如同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参考一下有没  相似文献   

20.
浅析《美国偶像》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自2002年开播以来迅速成为美国最热门电视节目,拥有世界选秀节目“教母”之称。本文拟对其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一节目的成功因素,并与中国同类型节目进行比较,发现缺点,以期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