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的《龙须沟》全剧共三幕六场,中学语文教材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第三幕第一场描写改造龙须沟的壮举,时间是一九五○年夏。第二场,时间已到夏末,新沟落成,给人民带来幸福。在改造龙须沟的过程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造自然也改造了思想,最后在一片欢庆气氛中结束全剧。这一场戏,是全剧的最后一场。教这场戏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全剧和舞台说明,使他们进入规定的情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高中新课本节选该剧的最后一场戏,是全剧的精华部分。品读这场戏,可以揣摩、领悟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罗密欧与朱莉叶>为例,探讨戏剧开场之于全剧的艺术作用.在联系全剧的有机结构中,深入分析戏剧开场所凸显的主要戏剧要素的导引、悬念和预示等作用和戏剧效果,对该剧的鉴赏和理解该剧的艺术技巧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了其中的第四幕第一场.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它既与全剧有密切的联系,又可独立成篇。一、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通读全文。1、一般字词障碍。过为已甚——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分。做得太过分。甘霖——久旱后下的雨.甘,有使人满意的意思.中流砥柱——砥柱,原为河南省三门峡东的一个石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茶馆》一课的自读提示指出:“《茶馆》的结构特点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然而在后面的思考与练习中又明确告诉学生:“课文以茶馆为舞台,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一个个局部的戏剧冲突。”前后两处提示自相矛盾。既无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又怎能叫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如果围绕主要矛盾来写,这主要矛盾怎能不会贯穿全剧?笔者认为,《茶馆》是有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的,只不过这一矛盾冲突不是直接表现为人物之间性格、  相似文献   

7.
课文选自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这一场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也是全剧的高潮。在这一场戏里,作者通过描写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债务诉讼的审判过程,揭露了高利贷者夏洛克贪婪、残酷的本质,歌颂了鲍西娅等人的聪明才智和对友谊的忠诚,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蜀鹃啼传奇》反映的是义和团时期浙江教案的实情。传奇中的主要人物是官员、隐士、读书人,延续的是摄取传统士绅作为正面人物的基本路径。《蜀鹃啼传奇》塑造出一组棱角分明的人物群像,其中至为闪亮者是打教派好汉罗楠。罗楠是全剧中唯一带有传统豪杰身份的戏曲形象,亦为全剧中极具有阳刚精神的闪光点。《蜀鹃啼传奇》为悲剧,全剧高潮时段连续再现凶险的暴力场面,揭示了悲剧的残酷性和血腥味。但是,剧作穿插有大量江南隐逸情调的背景和情节元素,首尾两场戏,皆弥漫江南隐逸风尚。林纾《蜀鹃啼传奇》体现出晚清、民国时期士绅的欣赏趣味,以帝王将相为关注热点,以故国之思为情感主调,寄托了士绅集团的哀婉情思。全剧风格哀婉清丽、凄艳悲怆。传奇融刚为柔,寓烈于雅,以举重若轻之笔法,抒悲天悯人之情怀,其设意技法与风格定位,皆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蜚声中外文坛的著名的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课文节选的第二幕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全剧中最精彩之笔。因此全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在这一幕中窥其全豹。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高度性格化和富于动作性的台词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根据一般授课情况来看,一般要用三、四课时方可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这种六千多字的长课文,  相似文献   

10.
<正>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相互矛盾之结论。读关汉卿的《窦娥冤》全剧,会发现其中就存在几组矛盾,解读这些悖论,有助于深度理解文本,在教学中获得预设之外的惊喜。一、窦娥顺从守旧的传统性格与坚贞刚烈的抗争精神构成了第一悖论通览《窦娥冤》全剧可以看出,窦娥的性情十分鲜明地打着传统礼教的烙印。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爹爹筹盘缠抵押给蔡家做了童养媳,成婚不到两年又丧了夫,可谓命途多悲。这些不幸在窦娥看来就是自己的命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大量地运用了超自然因素,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渲染全剧气氛、凸显人物心理变化、反映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全剧矛盾冲突剧烈、斗争尖锐、残酷而悲壮。但在尖锐剧烈的冲突中,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将爱这一永不枯竭的泉水,注入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正如有些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名著之一。几百年来,蜚声艺苑,有口皆碑,风靡了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它写得是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全剧五本二十一折,是一部宏篇大制的剧本。戏剧冲突主要是围绕着维护封建礼教与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而展开的。矛盾冲突一方是老夫人,另一方是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贯穿全剧始终。代表正面力量的三个主要人物,由于出身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中以"梦"命名的关目占全剧近一半的篇幅,就剧情发展来看,《临川梦》在梦中达到高潮,又在梦中结束全剧;从命名来看,整部戏冠以"临川梦"之名,而非"汤显祖"或"汤显祖传",不难看出其落脚点正在于"梦"字。本文认为《临川梦》中"梦"包含了三个层次:隐喻了主人公汤显祖如梦的一生;展现了汤显祖寄情于梦,将人生的思索与感受熔铸在"临川四梦"之中的创作过程;同时蒋士铨借汤显祖和"临川四梦"之题来表现自己的情理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在《雷雨》中 ,仇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全剧 ,而且主人公有着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雷雨》的抛物线结构戚广振曹禹的《雷雨》全剧共四幕,课文节选部分是其中的第二幕,这也是全剧的高潮.要第二幕第一场戏中.写的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两人的对话时紧时松,时进时退,构成一个又一个悬念.促成戏剧情节的起伏跌宕,扣人心...  相似文献   

17.
早在我国明清两代,《牡丹亭》就有不少改编本,但毕竟距今久远,不宜在今天的舞台上演出。就是今人搬演全剧者亦甚少,一般只选其中的片断或单出上演,如《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一九八二年南方昆剧会演期间,江苏、上海昆剧院团搬演了全剧,也夫见其改编本的发表。现仅能见到的是过去上海出版的《牡丹亭》的  相似文献   

18.
"立主脑"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提出的一条戏曲创作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作家在创作传奇作品时要确定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情节,即"一人一事"。汤显祖《牡丹亭》的"主脑"为杜丽娘"游园惊梦"这"一人一事"。在《惊梦》这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惊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杉 《新读写》2008,(6):18-19
1933年,清华大学。 在图书馆杂志室的一个角落里,正坐着一个衣衫朴素的青年学生。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堆着厚厚的一叠稿子。他时而闭目凝思,时而念念有词,时而伏案疾书,几乎忘记了周围还有其他人的存在。这位年轻的学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现代戏剧家曹禺。此时,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作的,正是后来震惊整个戏剧界,并成为他成名作和代表作的话剧《雷雨》。他已经一遍又_遍地编写和修改了全剧的大纲,也已经完成了全剧每一个人物的详细小传,现在,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的写作阶段。  相似文献   

20.
《雷雨》中相认一场笔法曲折委婉,诡谲变换,极尽其致,确如曹禺所说的“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一场,我用了点技巧”。这一场是全剧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彩之笔,笔法之妙在于成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