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恰当评价梁启超学术的历史地位,是今年纪念其诞辰140周年应予关注的问题。梁启超开启了中国学术文化的新时代,其思想和著作影响至为深远,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其推动近代学术格局的根本变化、提供了近代学术新范式、撰成多部传世之作这三项进行剖析,即可明确得出他是近代学术文化杰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舜徽认为清代朴学源于宋代学术,不仅宋代朴学是清学的先声,而且,清学也有继承、有扬弃、有修正地吸收了宋代理学的有益成份。本,论述了张舜徽对朴学源流的考辨以及比较梁启超、钱穆、张舜徽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近代以来学术精神与学术意趣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的文化传播赋予了言论界骄子梁启超学术经历“多变”的性格。这种传播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从启蒙教育到戊戌维新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肇始阶段;以1902年为界标,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开始形成;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成熟期当在其欧洲游历后。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评价顾炎武为"清学开山之祖"、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第一人"。他总结了顾的学术精神及成就,并认为必须将传统治学精神与近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学术发扬光大。梁启超这一学术思想及一批著作的形成,使他在上世纪20年代实现了由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到学术大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时至今日,阅读梁启超的著作,仍然会感染于其知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尤其是其学术研究方法之独特,对今天中国法学研究甚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3日—1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美、法、德、日、韩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并提交了110多篇论文。大会对梁启超进行了多侧面的研讨,涉及梁氏的国民观、思想文化观、哲学观、民族观、史学观、宗教观、经济观、性别观、新闻舆论思想及其办报活动以及梁氏和同时代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并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学术讨探。梁启超与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课题。台…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学术介入与文化介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性选择。学术介入,是以学术的立场、思想和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介入则是以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中所体现的丰富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使文化行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行为。这种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游离”于大学教育之外。  相似文献   

8.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将清代思潮的变迁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贯穿三个阶段他所予以重视的关键性精神即是“科学精神”.梁启超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问该如何得到发展,并且忧虑“致用”的主观动机容易介入研究过程,从而影响其客观性,因此,梁启超主张学者应避开去问所治的学问是否实用.“为学问而治学问”,这就是梁启超《清代学术概念》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权力主宰真理和正义的严酷现实,他所站到的非政治性立场本身就在政治社会环境中.《概论》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静 《现代教育论丛》2013,(3):67-72,88
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史上长盛不衰的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差异,学术自由在中西方表现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区别,并呈现经渭分明的两条演变路径。在西方,学术自由源远流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成熟的轨迹;在中国,学术自由筚路蓝缕,从百家争鸣、书院到近代的北大改革逐渐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传统学术蕴涵着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传统治学方法中的科学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对清代学术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总结,与他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勇于接受西方新思想与新学理,以及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反思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粱启超作为我国学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其学术文章创作体现出了强烈的创新特色和周于世用的救时用世目的;而他求真去弊的学术追求,与当前学术研究蹈空务虚的风气,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王元化倡导建立多元化、包容性的学风。这是灌注着现代学术精神的学风观 ,体现着王元化作为一个学者的现实关怀精神。王元化学风观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化体验有关 ;从学理角度讲 ,生成于黑格尔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船山精神     
船山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治上,以天下为己任,坚持反清复明、复兴华夏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学风上,反对虚妄之说,主张正本清源,强调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学术上,有兼容百家、善于扬弃、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任鸿隽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和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任鸿隽一生致力于宣扬和传播科学,他对于科学精神从本质、特征、体现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试图以此达到改造学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对《神话与诗》的解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继承了清代朴学精神,同时又引入了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阐释批评等现代研究方法的闻一多,将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系统的文学研究方法统一了起来;他以一种反思、质疑的研究态度和时代使命感,将学术性与现实性相融合,又以诗人的激情和求真求美之心去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变之际,同时也是学贯中西、通古博今的人才辈出之时。作为维新派的领军人物,梁启超无疑是杰出代表之一。虽然人们对他的关注更多集中在政治领域,但他在教育领域亦堪称开拓者。在中国,他最早提出教育当定宗旨,并结合世界大势对之进行了阐发;他对于教师职业精神的强调,在促进转型期教育的发展上可谓意义重大;其知、情、意并重,培养"三达德"之才的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深远。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大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立足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对当下大学教育的发展仍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就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其变法维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评析。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刘光第的学术思想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如:依时据理发挥变易学说,倡言变革;从尊崇皇权观念到重国权观念等。不仅如此,刘光第还改进研究方式,深化对西学的认识,积极推动中学同西学会通。在此基础上,刘光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和方案。综观刘光第学术思想与变法维新关系的历程可以发现,是刘光第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而他又为时代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刘光第也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所处时代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拥有十分丰富的办学实践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他不仅善于汲取“欧美新教育”实验精神,努力开创中国化幼稚教育新路;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多维办学实践,逐渐结胎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论。这一“活教育”理论虽然源自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学说,但颇能结合国情民性进行教育上的理论改造和学术重建。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其终身奉为圭臬的大爱无疆之气度和“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