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我国,无论你翻开哪一本新闻教科书,都不会找到“法制新闻”这个字眼。尽管新闻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把新闻列了许多种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等,唯独法制新闻没有受到青睐。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陆云帆同志在他的《新闻采访学》中虽提及了法制报道,他也只是把法制报道归纳到社会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采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 制新闻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在国外 ,一般是按社会新闻处理的。在我国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也无法制新闻一说 ,那时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 ,也基本上属于社会类新闻 ,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制建设薄弱 ,这类新闻数量很少。法制新闻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一个新闻门类 ,其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法制新闻的大量涌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70年代末的刑法、刑诉法…  相似文献   

3.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法制新闻的“市场”看好,法制类报道大量出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新闻媒体大量刊登、播发法制新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法律信息、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因为法制报道具有可读性(可视可听性),有助于增加报刊发行量(提高收视收听率)。但若把握不好,也会衍生出一些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法制新闻的负面效应负面效应,指新闻报道社会效果的消极性。法制类新闻报道涉及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等消极的东西较多,负面效  相似文献   

5.
张召国 《当代传播》2012,(6):89-90,93
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是随着现代报业的兴起、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法制新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报道领域中,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中亟待深层研究的对象。深度报道体裁主要有两种: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法制新闻深度报道包涵其中。本文对法制新闻深度报道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广电传媒,还足平面媒体,法制新闻占有量越来越大。众多的案件和纠纷报道评折对揭露腐败、打击犯罪和宣传法制、维护社会公正在社会上所起的作州也越来越大。闲此,法制报道也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仔细梳理大量法制报道,我们不难从中窥视出媒体在法制报道中的角色“尴尬”,如何纠正媒体在法制报道的角色问题,需引起传媒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所谓法制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关法制的事实的报道,具体涉及十分广泛,既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也包括守法、违法、犯法等方面;既涉及公安、检察、法院等机构,也涉及所有单位和所有社会成员。如何写好法制新闻,搞好法制宣传?笔者从事采编工作多年,对采写法制新闻有四点体会。一、注重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新闻是对法律实践的及时报道,而法律是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武器。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0.
于建平 《记者摇篮》2009,(11):33-33
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因此,搞好法制宣传要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就是用事实本身说话。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它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的过程保持一致,不能先人为主。因为法制新闻失实,比其他新闻后果严重,它会涉及到国家机关和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法制报道一般都是在司法机关分析、鉴定之后才能公开报道,这样才能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1.
尤莉 《新闻通讯》2012,(5):38-39
法制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尤莉 《传媒观察》2012,(5):38-39
法制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法制,概括地讲就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现在,法制报道的对象范围早已超出了政法部门,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法制有关的一切内  相似文献   

13.
案例报道在法制新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案例报道是随着法制新闻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案例报道,才构成法制新闻的完整含义。 法制新闻的本源同其他行业新闻一样是事实。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民主与法制、犯法与守法、执法与违法等事实,就是法制新闻的本源。案例报道便是法制新闻本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同其他法制新闻相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正确运用案例,能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使难于理解的法律知识通俗生动起来。可以这样说,案例报道以活生生的事实给予人们形象生动的教育,使人们在血和泪的悲剧中震惊,在罪与罪的教训中觉醒,从而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家的导向观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法制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新闻选择.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法制案例.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是非观。这是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法制新闻舆论监督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所谓法制新闻,是指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法制新闻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基本原则。自1980年我国第一份专业化法制类报纸《中国法制报》创刊以来,法制新闻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的繁盛期,其报道对象范围不断拓展,报道比例不断上升,成为近年来"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地市级党报版面上,法制新闻属于社会新闻,见报率较高,几乎是社会新闻版面上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新闻品种之一,但盛况之下却存隐忧.本文以辩证视角指出当前党报法制新闻的三大误区,并从转变新闻理念、提升报道品位、讲求报道技巧方面入手,探求党报法制新闻突破困局、提升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裴亮 《新闻知识》2001,(11):38-39
法制宣传报道是我们党整个新闻宣传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大使命。每一位从事法制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法制报道的新天地。对一些现代都市报、晚报和早报来说,法制类新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法制类新闻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新奇性吸引着众多读者。然而,综观当前的法制类新闻,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对案件本身进行报道。如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有关法律事实的报道.作为专业新闻报道的一个分支,法制新闻承担着传播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的社会责任,这在转型期的中国显得尤其重要.如今,法制新闻报道已无处不在,而且分量越来越重,当然也对法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与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法制新闻ABC     
法制新闻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涉法现象、情况和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一种新闻类别。其内涵包容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普法、学法、守法等诸多方面,在外延上则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法制新闻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对其属性、特征以及其他诸方面的理论研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A.法制新闻的基本属性 法制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应有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殊属性。 笔者认为,法制新闻的特殊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社会性上,因为它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密切相关。不难理解,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和法人,都必须在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制约下进行生活、学习、工作。从理论上讲,任何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都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之外。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这种需要,正是法制新闻社会性的一种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