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美国学校德育的演变 在古代希腊,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所谓“七艺”包揽了学校全部课程,德育没有一席之地。只是随着希腊罗马帝国的崩溃和天主教会的勃兴,宗教和道德教育的分量才渐次加重,直至形成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中世纪教育体制。当时宗教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义问答、赞美诗歌、长老著作。文艺复兴以后,中世纪课程走向衰落,智、体、美、德四育并驾齐驱,学校德育才算正常到位。但是,真正把宗教、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正式学科实施,则始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设置“伦理道德”科。独立以前的美国教育继承了欧洲的传统,学校控制在教会手中,课程设置宗教色彩浓厚,德育也很少超出宗教训诲的范围。法国开设道德专科教学的举措传入美国时,正是美国独立后教育的觉醒时代,于是各级学校争相效仿。直至19世纪中叶之后,美国学校都还在借助“道德”、“操行”一类名称开展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是反对宗教神学、追求真理的坚强战士.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地同宗教和教会作战,几乎在他的全部哲学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无神论思想.他以犀利的笔锋,无可辩驳的事实,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神学的虚伪性、欺骗性和反动性,在斗争中表现了可贵的坚定性和勇敢精神,因此被战友们称为"上帝个人的私敌".他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对于打击教会和神学唯心论,启迪人们的思想,对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宗教文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学校教育肇始于早期基督教的教会学校,巴黎大学这一高等教育组织便与主教座堂学校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在巴黎大学诞生前后,其发展常受到教会力量的干预,其精神特质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世纪后期,宗教领域的变化也波及了巴黎大学,新兴教会在教育方式上给了巴黎大学一定的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巴黎大学乃至法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本质是一种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通过考察法国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从而揭示资产阶级与宗教的关系。由于教会在中世纪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资产阶级在发动革命时,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撕下其神圣的外衣。后来,资产阶级就由反对宗教转向利用宗教,把宗教变成巩固其统治的极好工具。资产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经历了由反对到利用的变化过程。同时,正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宗教本身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法国资产阶级历来重视教育,从一八七○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兴办了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学校为资产阶级培养了各种人材,也训练了大批劳动力,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法国在教育行政上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学校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师资以及每周每日的教学时数,都由国家的法令统一规定,全国通行。除公立学校外,还允许私人或宗教团体开办私立学校。法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也是学校教育双轨制学制基本形成时期。一八八一年《费里法案》提出了“中立、义务、免费”教育三原则,规定废除教会监督公立学校以及教士担任教师的特权,以伦理课和公民课代替宗教课,免除公立初等学校的学  相似文献   

6.
无论“母爱”论也好,“童心”论也好,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企图在教育领域中和我们争夺地盘,达就叫阶级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斗争。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你都将参加到斗争的一方来。虽然你没有看过什么资产阶级的教育著作,甚至也没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但是,你总不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2005,(1):55-58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斗争。这一时期反封建斗争主要有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是这一时期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这一时期的反封建斗争主要发生在西欧各国。  相似文献   

8.
巴黎大学作为中世纪欧洲首批建立的大学之一,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巴黎大学源于教会学校,成立初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无论学校管理和课程安排都深受教会影响。随着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世俗化成为巴黎大学发展的趋势。巴黎大学自治权的逐步取得、加强、衰落直到消失的过程,客观上为巴黎大学世俗化奠定了基础。巴黎大学世俗化进程打破了教会对法国教育的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背景 美国的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联。最初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开办,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宗教的理想,扩大宗教的影响。早期的学校都开设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相对冷淡了。一些学校也取消了宗教课  相似文献   

10.
甘肃师范大学,在反对资产阶级右派斗争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取得光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教育大革命。这个大革命,使学校面目焕然一新,教育成绩斐然。最大的成绩是: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上,批判并粉碎了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也初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取得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辉煌胜利,树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甘肃师大的领导地位;也取得了在两条道路斗争的基础上极为丰富的经验。现在拟就:党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实现了"民族再生"。作为封建王权重要支柱的天主教会始终处在革命的漩涡之中。资产阶级的不同革命派别由于自身的宗教观念差异和所处革命情境的不同,在天主教的改造问题上经历了利用、打压、建立新教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宗教斗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2.
学校历来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前沿阵地,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一直十分尖锐复杂。无产阶级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相反,资产阶级则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竭力把学校用来专门替资产阶级训练恭顺的和能干的奴才,甚至竭力利用普遍教育来专门替资产阶级训练资本的走卒和奴隶。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唯物主义出发,有力地批判了宗教神学,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黑暗势力,发展了战斗的无神论,为反对宗教迷信和宣传无神论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曾经多次高度地评价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战斗的无神论,并要求马克思主义者都要学习他们的榜样,把反对宗教迷信的斗争进行到底。但是,林彪、“四人帮”一伙长期以来不仅不宣传无神论,反而肆无忌惮地大搞封建迷信和新的造神运动,致使  相似文献   

14.
西欧和美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较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普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拟对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所发生的这种变化的最一般趋势作一描述。为此,将探讨下列问题:资产阶级精神“中立”教育和公开教育理论家的辩论;资产阶级间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  相似文献   

15.
看了影片《决裂》,想到我们大队五·七学校的战斗历程,联系当前教育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钱的斗争,我们心情十分激动,感到分外亲切,决心更加坚定地沿着共大道路走到底!坚持共大道路,就要坚持无产阶级对学校的领导在阶级社会里,学校是阶级专政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要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就不可避免地要同资产阶级进行激烈的斗争。松山分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龙国正和革命师生,以马列和毛主席的光辉教育思想为武器,同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赵副  相似文献   

16.
宗教教育是教会中学必须一以贯之的教育事工,浙江教会中学也不例外。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起,浙江教会中学迫于社会各界压力,进行了调整改革,宗教作为必修课的地位被取消。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宗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且特色明显,这对当下的中学思政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七年,我区教育工作要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继续进行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统筹安排,力争在一九八六年工作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进展.(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指示,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今年我区教育战线上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性质和重要意义,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认真组织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始终把握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央明确指出:“这场斗争严格限于党内,而且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内进行,着重解决根本政治原  相似文献   

18.
1 什么叫神学异端 ?为什么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要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 ?答 :基督教内称不符合正统教义的思想和学说为异端。神学异端 (或宗教异端 )实为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对天主教会精神统治的抨击与反叛。由于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权 ,宗教垄断一切 ,因而成为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反封建斗争只有打着宗教旗号 ,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再有 ,神学异端之下的宗教改革不是要抛弃或打倒宗教 ,而是改革后的宗教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2 “商业资本对西…  相似文献   

19.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的时期。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美洲大陆的新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地形成起来。同时,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而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网罗”。这样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演越烈。在欧洲各国,宗教神学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因此,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就有必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内展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在这场斗争中,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人文主义者,以英勇的姿态,挺身而出,高举利斧,展开了与宗教神学的斗争。他们以“复兴古代文化”为突破口,以锋利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伪,痛斥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摧残,主张人的解放,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此,一种新的世界观逐渐代替了旧的腐朽的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3 P.445)  相似文献   

20.
宗教教育是教会学校的基本特征,随着教会中学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其宗教教育目标也经历了培养宣教师、培养基督徒人才、培养有基督化人格的人才三个阶段。立案以前,宗教课教学曾是教会中学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立案以后,则为以青年会为主体的宗教团体及宗教课外活动所替代。教会中学的宗教教育对基督教传教事业、教会中学生的成长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