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某大学办的杂志把朋友的一篇文章列入了“文章评改”一栏。这篇文章的确有缺点 ,评点人 (南方一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 )某些意见很正确 ,比如他指出的三处明显的疏忽 ,然而 ,评点人提的另外一些意见却叫人哭笑不得。比如说“文章的文体感不强 ,不象散文 ,也不象随笔 ,如果是散文 ,应该多些描写 ,如果是随笔 ,应该多些议论” ;再比如他说只能用“享受…感觉” ,不能用“寻求…感觉”等。这些看法其实是相当偏狭的 ,文章“不象散文 ,也不象随笔” ,可不可以是偏于散文的随笔 ,或偏于随笔的散文 ?散文与诗之间有散文诗或诗散文 ,它与随笔之间就不…  相似文献   

2.
“随笔”,在文体上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从名称看,它应该比一般散文更加“随意”。随笔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所谓“随”,第一是指创作的状态。它是作者思想火花的自然闪露,心灵之燕的自由飞翔。它行文流畅,如山瀑飞溅,一泻而就;运笔舒展,如闲云野鹤,行止自如。随笔所反映的作者情感的律动,应该是最直接、最真切的。第二是指文章的取材与布局。它可以不顾时空的线索,不遵起承转合的规则,情感上可以大起大落,尽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任性挥洒。第三是指文章的色彩。随笔是最富有色调的文体。它可以表达心底的狂欢,可以伸张人间的正气,可以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分为文学随笔、教育随笔、教学随笔等形式。有人讲,随笔关键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这本小书,以随笔为主,选录了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十五位英国作家的部分散文作品。译事既竟,谨将英国随笔的发展概貌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作一说明。(一)随笔(The Essay,过去曾用译名“小品文”),是散文(Prose)的一种。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散文的发展常常是在诗歌之后,而随笔在各类散文中更要晚出。近代西欧的随笔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诞生的,代表作就是法国蒙田的《随笔》(“Essais,”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探讨了日本随笔对于中国现代散文两条路径的影响,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美文走向,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体式。通过日本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影响的考察,凸显了日本随笔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笔作为散文的一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个“随”字上。柯灵先生在《当代中国随笔丛书·序言》中曾指出,随笔的特点是“胸襟放达,神形潇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固然在在萦怀;名山大川,远村近廓,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不但怡情悦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会神游,宇宙洪荒,  相似文献   

8.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对于散文,季羡林先生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纵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相似文献   

9.
米歇尔·德·蒙田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这些随笔开创了随笔式文学的先河,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内涵,被称为“生活的学问”,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蒙田随笔》与《培根论人生》《帕斯卡尔随想录》三本书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相似文献   

10.
范守纲 《新读写》2008,(10):59-59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因其取材广泛,不拘一格,而又意味深长,多为作者青睐。鲁迅以“杂感”惊世,巴金留“随想录”传代,朱自清有“欧游杂记”可读。凡此种种,“杂感”、“随想”、“杂记”均属“随笔”。可见,“随笔”一体,格局虽不大,功用却不能小觑。倘能精取善用,寸长尺短,足可成就。“随笔”之用,于作家如是,于学生亦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欧关随笔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述评。本文认为,中国百年来的“现代散文”如何定义自己,能否代表文学的“现代本质”,是文类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及其意义所在。借鉴西方文类研究理论,将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散文(随笔)理论研究走向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具有选材自由、写法灵活、文体多样的特点。练写随笔,有助于我们积累写作素材,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掌握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散文随笔】散文和随笔越来越有空间了,我指的是互联网所带动的“博客”,它是发生随笔和散文以及杂文的最新场所.如果把这个场所里的空间和篇幅全部加起来,没有一个文本可以与其相争高下。所以.很多杂志报纸都开始转载那上面的文章。我的意思很简单.杂文随笔和散文比任何文体都与时俱进.充满朝气!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15.
张炜的散文可分三个部分 :读书随笔、独语散文和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而那些纪怀文学大师的随笔别致动人 ,张炜借之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纯粹性”的追求。本文着重对张炜的这两类散文予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西方Essai文体的涵义及其嬗变的考古探源,论述周作人采择Essai中的絮语体随笔,同时融合民族散文的传统,率先提倡、尝试“美文”的多维构因与历史功绩,但其摒弃论议体随笔亦给文体创造与现代散文带来不可弥补的硬伤。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散文的根本特点是“随笔”体裁的扩大和丰富,他把随笔这种文体做大,文章做足,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余秋雨兼具了随笔写作所需要的学者的知识根底和诗人的才情,把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历史文化的遗存中,探究民族文化的灵魂。人们选择余秋雨的文化随笔,是文学的渴求,也是知识的渴求。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所谓“大散文”或“大随笔”的新型文体实验,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且也影响了一些散文作家涉足这一领域,参与这一新型文体的实验,使这种文化随笔日趋兴旺。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我国出版了四种散文刊物,计有:《散文》、《时代的报告》、《人物》、《随笔》。《散文》创刊于今年一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月刊。这个刊物主要发表散文新作,此外还开有“月季花”“履痕处处”“文苑觅踪”“海天片羽”“艺园拾英”“风物志”“科学小品”等专栏,介绍新人新事,祖国风貌,往事漫忆,科学知识等。“笔谈散文”专栏,则介绍散文的发展和一般知识。“散文名作欣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论述了散文的“抒情”本性和“抒情散文”在当今散文创作格局中存在的合理合法性,并对90年代的“学者散文”(随笔)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当今散文作品要恢复它的“抒情感”,并提高其情感的含量和质量内涵,只有这样,才会建构起21世纪散文的新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随笔作为散文的一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个“随”字上。柯灵先生在《当代中国随笔丛书·序言》中曾指出,随笔的特点是“胸襟放达,神形潇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固然在在萦怀;名山大川,远村近廓,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不但怡情悦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会神游,宇宙洪荒,低徊求索,精神世界更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宽不见边,深不摸底;也不忌议古今,论是非,说文化,侃科学,信笔所致,如悠悠浮云。款款流水,陶然忘机”。柯灵先生这一段话,高屋建瓴,探索了随笔的深层奥秘,揭示了随笔的文体个性和审美特征,深中肯綮,非常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