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论及抓教育时,多次指出:“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邓小平文选》第37页。下同)他在谈到办学校时又指出:“承认我们哪些方面有缺点,哪些方面还不足,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克服弱点、克服缺点的起点。” (第58页)他还说:“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第88页)“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第221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努力改变教育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日前,记者就如何“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问题,特别采访了《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的名誉站长、特约研究员杨国军教授。杨教授说,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理论中反复阐述的重点。邓小平同志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以“有理想”为首位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他在1992年南巡时明确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数)“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第381页)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的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髓,学习中我们要紧紧把握住这一精髓,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一、邓小平同志为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伟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一直坚信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第三卷第10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三卷第382页)。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进行了拨乱反正,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  相似文献   

5.
1.从战略高度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从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为了扭转“文革”十年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导致人才奇缺的困难局面,邓小平要求“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上,第4l页)1977年8月,在科技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又一次明确提出要尊重人才。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对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长期来“认识不是完全清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下引此书,只注页数)“没有完全搞清楚”。(第137页)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他从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在1992年春南巡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7.
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这是《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在我们国家进入伟大历史性转变时期的开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全面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和造就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文选》第37页)这对解放人们的思想、振兴整个四化大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高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十多年前,以给景山学校题词的形式,从当代世界的发展总趋势以及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整个大局出发所提出来的教育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浅议邓小平人才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晋敏照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培养人才,选拔接班人,认为“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他的一系列关于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指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然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提出了许多科学论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他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并作出精辟的论述:“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的历史思想——新时期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根据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①《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民出版社,第5页。作理论探讨○周文玖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有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①因此,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两条腿走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人才资源首先在于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②因而邓小平同志是把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的,他曾经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4日,是邓小平同志批准广播电视大学成立15周年的日子,我们大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早在1978年3月,小平同志就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同年4月,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制定和加快发展电视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8页).后来,他又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为什么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而要大大加强呢?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重大命题。他说:“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邓小平文选》第3卷,382页)究竟如何理解邓小...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贡献:“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以后,即“自告奋勇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重视发展教育对发展科技、建设四化的战略意义,强调尊重人才、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重要性,先后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1988年9月12日他提出了要“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宝库。重视企业办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强调指出:“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大的企业都要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有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努力探索企业教育的体制、结构、形式和途径,加速人才培养,推进了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进程中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他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5~116页)他还说:“社会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35页)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高校党委应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造就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合格的共产党员,保证我们党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师范大学要办好。……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邓小平文选》第66页)因此,改革、办好高等师范院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好高师需要探讨解决许多重要问题,而对高师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并提高其质量则是办好高师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