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保全 《青年记者》2006,(8):103-104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精品意识。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三、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传于世。——策划意识。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对…  相似文献   

2.
论点辑录     
什么是新闻精品?有同志认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就是精品;有同志认为,读者爱看的就是精品;还有人说,能够获奖的作品就是精品。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但均不能完全包容新闻精品的内涵。新闻作品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脱离实际是废品,反映实际是成品,深刻地反映实际、强烈地指导实际的作品,才可能称之为精品。新闻精品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应有如下几个方面:新闻作品为群众认可的实践价值,为专家认可的专业价值,以及为历史认可的史实价值。具体来说,应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凸现新闻价值。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闻精品,就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拳头产品”,是最能体现中央精神,最能深刻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并能得到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它所报道的既是全局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创出新闻精品?我在22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出新闻精品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文字记者的角度讲,要想多出精品、出好精品,首先主观上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必须有一种随处留心、矢志不移抓精品,抓不着精品不回头的顽强精神。或者可以这样说,出精品在于责任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基层就是新闻的源头,群众就是新闻的主角和“观众”。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反映,把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要求。只有真正将“走转改”活动视为解决思想问题的“大课堂”,联系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打造精品力作的“金钥匙”,锤炼干部人才队伍的“大熔炉”.才能走得实、转得真、改得透,报道才更有分量,媒体才更有力量,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也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 ——精品意识。新闻工作者要给受众奉献精品,首先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新闻精品应具有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 新闻价值高;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是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作;是呕心沥血、有血有肉之作;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结晶。三是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是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  相似文献   

6.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热河晚报》创刊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晚报和全省晚报一等奖的都是描写“小人物”的作品。这一事实说明,记者把目光聚焦在第一线的普通人中,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用心去写“小人物”,用情去写“小人物”,也能写出精品,也能走上新闻领奖台。 焦点聚向“小人物” 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承德是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加强党报与群众的联系,是贯彻“三个代表”、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只要党报密切联系了群众,深刻反映了,当地实际,做到了地方化、群众化,就自然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所谓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或精心编辑的上乘之作。从采与写来讲,采是基础,是前提,采访不精,则写作不清,因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新闻精品产出的极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抓好精品新闻的采访呢? 重在抓准“热点” 新闻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内容深刻隽永。虽然精品新闻不拘于任何一种题材,但是最能出精品的题材却是舆论的热点。“热点”是人们普遍关心、议论热烈的事情或问题,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性。一是时新性。每个“热点”都不会是简单的同类重复,形式和内容都会迥然不同,且时间近。二是社会性。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三是倾向性。代表一个时期的某种社会倾向,显示事物的发展趋势。四是深刻性。揭示深层次的问题,透视出事物的本质。这些特性既是识别“热点”的标志,也是精品新闻材料应该达到的质量要求。可见抓住了“热点”,新闻报道就会有深度,有影响,甚至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的报道就较有可能跻于新闻精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新闻前哨》2014,(12):74-76
从新闻美术来说,新闻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又是对人们认识的升华,其本身就是美的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物化。反映在新闻上,就应该是有思想深度、有深邃意境、有阅读震撼力,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艺术品。而这些仅靠描绘事实和逻辑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各种美术手法去衬托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11.
何谓新闻精品所谓新闻精品,意即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作品(内涵),包括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版面、好栏目、好专题等(外延)。(注) 深入研究新闻精品,着力探讨多出新闻精品,是中国新闻事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引导性,对主流媒体更有力、有效地引领舆论意义重大。新闻精品的特征新闻精品大致具备五个特征: 一是卓越性。新闻精品超越了普通好新闻的标准,是"木秀于林"的佼佼者。它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影响到政府决策。由于其卓越的品质,新闻精品能成为相关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2.
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近年来,新闻界出现了精品热,新闻单位的新闻精品意识大大增强,实践证明:出精品是提高党报影响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4.
堪称佳作、精品的新闻作品能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文化教养和美感熏陶。这类新闻佳作、精品便经过人们品味、欣赏由“易碎品”转变成“艺术品”了。这种转化是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鉴赏才得以实现的。 一 新闻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在增加,完善,由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历史地承担起了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使命。新闻作品在宣传思想、引导舆论、指导生活中,像文艺作品一样具有审美的价值。因而,新闻不仅传递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人民日报将以多出精品为中心,开展精品年活动。 所谓精品,一是舆论导向正确,能对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做出正确的引导;二是抓住中央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能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和产生积极的效果;三是采写上下了功夫,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人民日报争取在四个方面取胜。一是以思想深度取胜。二是以准确把握取胜。三是以独特视角取胜。提倡用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的特色。四是以快速反应取胜。要有“抢”新闻的意识,当然这种“抢”,是在不违背新闻纪律的前提下,“抢”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奖像一次集中的阅兵式,那么,透过参评节目,我们分明能看到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新闻团队。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大局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和“为人民群众鼓与呼”的责任意识随处可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在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的采访原则和行为规范,成为产生新闻精品的重要源泉,同时也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原则是我党当前提出的思想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和报道的原则和要求。“三贴近”既是我党工作路线和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体现,也是我党新闻观的反映,具有新闻理论意义和价值。“三贴近”对新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三贴近”的内涵和意义李长春说,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9.
从“三贴近”中求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新闻工作永恒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具有发现鲜活新闻之功,而且在沟通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打造新闻精品诸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贴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电视精品生产障碍分析及对策王贵平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近年来电视宣传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两为”服务方针中,生产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凝聚人心、催人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