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但它也凝结了成语二百条,若按字数与成语数比例,我们可以说,《孟子》是继《论语》后成语最多的另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2.
《论语》成语是在先秦时期文言文典范之作《论语》中能够找到明确来源和出处的成语。进入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不少《论语》成语保留了强烈的文言特征,并且在骈偶化、古音、用字、用词、句法等方面有所体现。这些具有文言特征的《论语》成语,是文言文学习者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共收成语五千五百条,其中出自《论语》的成语约一百一十条,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其实,出自《论语》的成语,常见的,至少不少于一百四十条。 与出自其他典籍的成语比较起来,出自《论语》的成语,在结构定型的途径上有什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成语出自《论语》,笔者收集到的就有二百八十多条。据统计,《论语》仅一万五千多字,平均约五十个字就出一条成语,其产生成语的频率如此之高,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极为少见。《论语》共二十篇五百一十二则,篇篇出成语,有的一篇中出了好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其中产生的成语是整部《论语》的浓缩版,本文在文化语言学的视野下,集中阐释《论语》成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君子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论语》居国学经典"四书"之首且很早就代表中国文化传到海外。《论语》是"成语之书",尝试将《论语》中的成语单列出来,通过相应的分类分级及文化归类等处理,据以编制教学素材,进行成语分级教学实验,借以探索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的新路子,从理论上推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主旨深奥,再加上为语录体,可读性不强,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虽然未认真读过论语。但对论语的成语与名句很感兴趣。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论语》的成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亮点,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大智慧。在实践中我们先从梳理论语中的成语与名句开始。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成语。本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参考《新华成语辞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对《论语》一书进行筛选,得到成语286条,并就成语类型、成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现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与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语言简捷明快,内涵丰富而深刻。在长期讲读使用过程中,这本只二十篇一万五千多字的《论语》就被归纳出近三百条成语,五十来字即有一个成语,若按字数比例来说,这可算出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我们将《论语》中的成语粗略地作一统计,按篇目顺序排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成语。通过统计《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旨在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源于《老子》一书的成语进行了鉴定,考察了成语的数量和频率,统计出源于该典籍的成语有41条,分析了成语的产生方式与格式,指出了源于《老子》的成语之特点:相当数量的成语含有反义词。同时与《论语》比较异同,通过成语揭示了儒、道思想的冲突、融合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语》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量的角度对《论语》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结果发现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带宾语),单音节形容词作宾语,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以及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论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语》半月刊的常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半月刊是论语派的主要阵地,在20世纪30年代备受瞩目。其办刊规律主要表现在“常”与“变”两个方面。“常”是指它有着自身一以贯之的精神;“变”是指在不同的编辑手中,它又有着不同的精神。办刊者提倡中间道路,提倡幽默,但随着编辑和时代的变化,《论语》半月刊有时消极,有时积极。正是由于这些“常”与“变”使得《论语》半月刊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5.
数词在《论语》中的用例较多,它们意义各异,用法有别。本文从表示虚指、表示实指及其它用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数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为我们更好地阅读《论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美”的含义尚未凝固和确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论语》中的“美”的观念和功利目的性紧密相关,善对美具有统辖作用。孔子讲求美的中和性;中和性就是一种和谐性。这是孔子伦理道德理想在审美中的体现。《论语》中的“比德”方式体现了原始思维或日诗性思维的特征。孔子的美学思想既是历史的产物,也对后世审美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古之注者解《论语》"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中"数"为"烦数"、"列举"、"控诉"、"不信"、"计数"五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注者最多,但是联系《论语》思想,颇有不洽;二、三两种意思也于理不合;第四种意思合乎《论语》精神,但不符训诂规则;第五种意思虽有成说,但未详论。文章以为"数"即"算计"、"谋虑"之意,此章指事君交友,如果利字当头,私心算计,必致君弃友疏之结果;只有忠信持身,才不会君绝友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习语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在理论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隐喻理据在英语习语教学中的作用。如果隐喻理据(或概念隐喻)对习语理解起到一个促进作用,那么认知理据与习语成绩有相关关系。透过认知视角对习语的隐喻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习语是有理据的,并给出习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英汉隐喻习语的跨文化研究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社会习俗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