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戴望舒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萌生了强烈的出世情怀,渴望到"天"上寻找慰藉."回天"意识构成了戴望舒诗歌的终极性超越主题.在他那里,终极性超越是许多具体人生问题的累加,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是生、老、病、死,这些世俗人生的问题蕴涵着许多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创作遵循的"冰山"原则,就是用"八分之七"作为基础来表现"八分之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用富有深蕴的象征表现他对人生、人类命运的思考.《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卢璐 《文教资料》2012,(3):20-21
塞林格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形象,苏童虽然深受塞林格运用少年视角介入人生进行创作的手法影响,展现出了青少年孤独寂寞的心灵、矛盾迷茫的性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童在创作时以极具民族性的创作语言塑造了少男少女的形象。这不仅拓展了人性关怀视域,更提升了生命概念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贵州本土诗人张克作品中的"瀑布"意象,既反映了诗人题材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又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与内容之变迁.从创作初期的清新俊逸,到过渡时期的蓄势待发再到黄金时期对人生的崭新理解,张克诗歌一直在常与变之间滑行,其"瀑布"意象在不断变革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地域及其文化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自称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乡下人",然而,纵观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活动,他始终与政治发生着关联.沈从文是站在超越党派政治的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在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度重视的基础上,以一个作家的身份独立发言.他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对政治现象的评判,是建立在乡土伦理和人生经验的层面上的.这有其可贵之处,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怀有浓厚的"乡下人"情结,"乡下人"立场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沈从文的"乡下人"立场主要源于他对社会人生的"焦虑",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其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乡下人"立场既体现了沈从文个人境遇与社会生活相抵触而产生的反抗心理,也蕴舍了知识分子改造社会与人生的理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月1日是美国作家塞林格诞辰100年的日子,此时重新翻阅《麦田守望者》,我发现这部著作的经典性在于文本呈现的孤独世界至今依旧迷人。少年与现实的疏离、对自我存在感的寻找,通过"霍尔顿"这个男孩在整本书中的"自言自语"被人深刻感知。塞林格用了十年时间写下这部小说,创作背景横跨他求学、参军、退伍后重新面对世界的三个人生阶段。任何时候,这个少年心性十足的男人都不  相似文献   

9.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诠释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自我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主体自觉的关键.在现代性境遇中,勒维纳斯通过对"他者是无限"的阐释,将"我为他者负责"建构...  相似文献   

10.
霍妍 《文教资料》2008,(28):140-142
胡适的诗歌理论和诗集<尝试集>在文学史中处于一个转折点的位置.一方面,他吸取了"诗界革命"失败的经验,另一方面,他成为了文学革命的动力和源泉,并引领了文学革命.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胡适诗歌的理论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