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图片回顾展”到“现场直播”新闻摄影时效的飞速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已经是手提两只“鸡”(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揣着一只“猫”(调置解调器英文monden),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原来传统的胶片摄影,远程事件性新闻采访从拍摄到冲洗胶卷、扩印出照片再发特快专递,到了报社已经落后文字报道好几天了,新闻照片见报与读者见面,最多算是个“图片回顾展”。新闻摄影数字化是分步走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兴起对底片进行扫描,产生电子图像后,利用笔记本电脑连通电话线进行传真的技术。这一时期摄…  相似文献   

2.
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摄影记者使用数码相机进行采访拍照,用笔记本电脑传真刚刚拍摄到的数字化的新闻图片已经十分普遍,其发稿速度之快、高保真性能是传统胶片摄影很难上的。我做为一名《人民铁道》报这样的全国性产业报的摄影记者,正是数码摄影和数字化图片传真等高科技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人民铁道》报社的摄影记者报道活动范围是随着万里铁道线的延伸而不断扩展的。九十年代初,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在外地,摄影记者不管拍到怎样鲜活的新闻图片也只能等回到北京才能发稿,经常是文字记者的消息通讯已经见报多日,读…  相似文献   

3.
从1990年银川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以来,报纸传媒认真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加强摄影记者队伍建设,更新摄影记者的武器,加大图片新闻的分量,提高图片新闻的质量,使图片新闻在报纸版面上当“配角”,起“点缀”作用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襄樊日报、陕西日报等一大批报纸一改过去重大题材只能用文字报道的陈旧观念,大胆地尝试用图片新闻反映重大主题,不少摄影记者更是冲破图片新闻不能进行深度报道,难以驾驭经济报道的束缚.开拓进取,成功地进行了用图片新闻报道重大主题、深度报道、经…  相似文献   

4.
纵览今日报刊,新闻图片在传媒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摄影成为重要的一翼,“点缀和装饰”已经成为过去,摄影记者地位也得到提升。独立成篇的画刊,不附属文宇的新闻图片占据着报刊的重要版面。因此,充分利用摄影语言记录历史,用第三只“眼”关注时代,使新闻摄影这一翼展翅高飞,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聚焦火热的建设场景,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建设成就。经济建设成就,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是当前报道的重要题材。如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不少报刊都辟有专栏进行报道,从破土动工,百万移民…  相似文献   

5.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报纸越来越重视图片报道的作用,“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和构建大摄影的理念逐渐成为从老总到编辑的共识,图片平台已经搭好摆在摄影记者面前。这就要求摄影记者不仅要在坚持“三贴近”的基础上,面对丰富多采、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去捕捉典型的瞬间,而且还要研究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当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已越来越重视图片新闻,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极力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于是,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报社专业摄影记者的图片供稿量早已无法满足版面需求。那么大多数文字记者如能掌握摄影技术.在新闻采访中将会如虎添翼。既会文字,又会摄影——同行们把这种会“两栖作战”的记者戏称作“双枪手”。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为摄影记者提供了新的舞台,基于数字技术的因特网为摄影记者提供了快速、价廉的发稿手段,“图片银行”更充实了摄影创作者的“腰包”。在“e时代”扑面而来之际,不少人在欣然拥抱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才算一个“e时代”的摄影记者?“e时代”的摄影记者=传统摄影记者 因特网吗? 有人说,“e时代”的摄影记者仅仅是加上了一只“猫”(调制解调器)和一只“鸡”(笔记本电脑)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像因特网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E-mail、BtoB、BtoC,而且带来了网络文化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新闻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闪光点,摄取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细节即“心入”,这是新闻摄影采访的重要环节。但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激情满怀,有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摄影装备的演化、更新,看新闻摄影的“年代秀”.我们会发现,拍摄新闻图片,有一个“作业”准则始终未变:第一时间抵达第一现场,第一视角记录新闻当事人和现场,锁定新闻真相.然而,摄影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进步,相机的自动化、便携性、全民化,正时刻倒逼摄影记者自身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1.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2.
从提出“两翼齐飞、图文并茂”,到强调“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经过多年来的倡导和努力,新闻摄影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报纸上图片运用更多了,更大了,更为讲究了。一些有影响的报纸甚至以新闻图片作导读,在要闻版上为有个性有作为的摄影记者开专栏,譬如《武汉晨报》上“王浩峰的眼”,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新闻品牌。这表明新闻摄影已  相似文献   

13.
马莉 《记者摇篮》2009,(7):125-125
版面的冲击力,首先来自于图片的力量。在版面构造当中,图片占据了绝对的视觉作用,图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版面的效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闻媒体的共识。读图时代的来临使新闻摄影的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也给摄影记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摄影记者的重要性在日常采访中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0月底,新华社摄影部图片编辑黄文应“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的邀请,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第二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师班的学习。她是第一位参加大师班学习的中国记者。之后不久,她为入学大师班拍摄的暑期作业《学京剧的孩子们》(见本期中心插页)又在法国昂热市举行的第十届国际独家新闻节上获得图片新闻奖中的文化艺术新闻奖。这是中国摄影记者首次在该评选活动中获奖,也是中国摄影记者在世界性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的比较重要的奖项之一。 中国新闻摄影界对这两件喜事反应热烈,为了解个中详情和此事的深意,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应邀担任第十届国际独家新闻节评委、刚刚从法国归来的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佑珠(以下简称“徐”)和从欧洲学习归来不久的年轻编辑黄文  相似文献   

15.
程前 《军事记者》2001,(11):23-23
网络媒体不仅为摄影记者提供了新的舞台,而且给新闻摄影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冲击,这不禁使人思考,怎样才算一个“E时代”的摄影记者? 1、研究网民的视觉需求,拍摄适合网络媒体播发的新闻图片。2、向“市场”型记者转变。在讲求“点击率”的“E时代”,因特网将摄影记者推向了市场,摄影记者如果不动脑筋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不下大力气提高图片质量,最终会被市场淘汰。3、熟练掌握数码设备与因特网知识。4、利用因特网发现新闻线索。因特网新闻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给摄影记者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新闻源。5、使用个人主页展示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17.
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晚报———钱江晚报,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图片这一报纸的“眼睛”。从2000年10月以来,针对加强摄影采访和图片使用,编委会进行了一系列为新闻摄影同行关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头版图片用大用足;摄影专版增加到每周5个版,并安排在前8版新闻版的重要版面上;制定并实施了《图片运用标准纲要》,对32个版中各版做出了必须重视图片运用的具体规定;同时,编委会还专门配备了新闻摄影采访车;开设了新闻摄影“110”热线电话等。采取这些措施,使钱江晚报的新闻图片更具新…  相似文献   

18.
孙阳 《新闻大学》2000,(2):104-107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龚宇 《新闻窗》2008,(4):86-87
图片报道的现场体验是从新闻摄影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将新闻摄影形象视为一个形象新闻的“体验场”,高度重视摄影记者在获取和传递新闻形象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从主观层面和实践意义上肯定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的知觉体验和见解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