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山西、江西及天津三年试教的基础上,修订后,今年起在我省全面推广。这本教材的编写在形式和内容上较以前均有很大的变化,其主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操和身体心理素质。”新教材“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化学美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在新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现从三方面加以阐述。一、新教材的美学教育点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了自然界,而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则处处体现着诱人的艺术魅力。新教材的美学教育集中表现在:1装饰和行文体现外表美。教材…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新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新教材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笔者仔细研读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有关学习资料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了以下思考 ,就教于语文界同行。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教材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内容丰富 ,文质兼美。其中涉及著名历史人物数十个之多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光辉业绩 ,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洁身明志、含恨投江…  相似文献   

3.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大纲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会其精神,有助于我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的准确把握,对于澄清思想、转变观点、改革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一、人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思想”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意在强调这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理解“语文素质”呢?人教社赵晓非在《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一文(《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过去的上世纪末,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的忧思,“误尽苍生”的指责,“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的叹息……如此等等,经媒体一翻狂轰滥炸,置语文于尴尬境地。因而延续十几年的语文旧教材,在一片责难声中惶然退场,新教材肩负语文教改的重任相继登场了。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相对重视人文性,重视了对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利用新教材,教师可以教得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学得比较有兴趣,这似乎是很完美的了。但是,对于一贯处在“思维牢笼”之中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既是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的三分类。新教材的编写以“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将生活分为社会、自然和自我三部分。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编写者将生活主要分为“社会”和“自然”两大块,淡视了“自我”。新教材的切分方法,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贴近了学生生活,进一步增进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二、组织单元的三大板块。新教材基于上面的划分方法,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由母题辐射出许多子题…  相似文献   

6.
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新课程标准”的名义之下,各省纷纷“自编”的教材,不仅增加的“实用文本”索然无味,还把一些传统的文学性趣味较强的文章给删掉了,故人文性和文学性在某些省编的“新教材”中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于 2 0 0 0年 2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新大纲充分体现了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的思想。在设计内容框架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因而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方向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以正确阐述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 ,构建内容框架。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关系密切 ,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从2000年开始使用,至今刚好三年,新教材编者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顾之川老师语)。相比老教材,新教材确实变化很大,给教师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期望和激动。三年过后,学生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教材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调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但新教材篇目多, 信息量大,编著理念相对超前等诸多因素,使教师又感到深度不易把握, 课时太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做到在不增加课时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体会关键在于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教师少讲,学生多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语文。一、发挥优势,激发兴趣新教材的设计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几点优…  相似文献   

10.
一、新教材优点(一)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较强的号召力与感染力,比较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新教材由"朋友"这一话题入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设计了一系列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作为古代影响巨大的启蒙教育读本,典型地体现了传统儒家在启蒙教育领域内的三大认识体系。它们分别是教育的“本位”主义、教育的“修身”主义,以及教育的“人文”主义。这三大认识体系在现实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对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而作为其主要改革的方面:英语教育也正逐渐与其所提倡的人文精神相融合。本文是从人文精神角度探讨英语教育的三方面:英语教育目标、师生关系以及评价体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both the educational design of textbooks and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wo educational principles for textbook design – instructional alignment and balancing diversity and meaningful guidance for readers – and applies them to writing his own textbook chapter for be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 two broad conclusions are: textbook design can be a new area of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 illuminated by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textbooks can provide a useful method of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杨超 《全球教育展望》2011,(8):70-74,80
新世纪西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改以前一度对价值问题所持的放任态度,对价值教育表现出极大兴趣,世纪之交以来,西方各国价值教育均呈现勃兴的态势。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兴起的文化动因主要有:一、当代自由主义陷入困境,新保守主义兴起;二、唯科学主义受到反思,人文主义兴起;三、相对主义遭到质疑,价值共识深得人心。新保守主义、人文主义、价值共识思潮等文化动因催生了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也使其带上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构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都把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落后的原因很多,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到认识论层面进行反思,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长期对立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宾恩林 《职教通讯》2019,(15):15-22
目前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并不算完善,即便整个教科书领域也是如此,总体而言存在“功能与目标”“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程序”等三个思维框架下的碎片化探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系统化积累。为了探求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应基于康德的范畴理论,建立教科书科学理论形式框架,汇总、归类已有教科书研究思维,并建构出更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科学理论。具体行动包括:基于范畴框架阐释教科书以便系统性整合三种理论思维;基于范畴框架重新建立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的发展框架;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建构不能脱离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Pedagogy Without Humanism: Foucault and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ducation is commonly understood 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ducator, who already is a subject, and the child, who has to become a subject by means of the pedag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educator. Postmodernism has seriously challenged the common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ubjectivity. The question therefore is what his challenge entail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In this paper this question is taken up in the context of a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conceptions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s manipulation and education as communi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manipulative conce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ubjectivity, as is the critique leveled against the communicative concep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postmodern "de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ubjectivity opens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a communicativ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Foucault's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e and subversion of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man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Although Foucault's work points in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imacy of the intersubjective - and in this sense supports a communicativ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 his deconstruction also makes clear that intersubjectivity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a new deep truth about man. This means that pedagogy has to do without humanism.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reflections on such a pedagogy without humanism.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首批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三套语文教材之一。在本套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中 ,我们力图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 ,让学生喜欢语文 ;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 ,让学生会学语文 ;三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让语文学习的过程 ,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 ,又是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过程 ,还是接受现代文明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以“兴趣先导 ,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作为本套教材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尽管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多年,但是教育者总是难以摆脱对传统教育的文本化、应试化和封闭性等方式的缠绵情结。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良方式根源于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理性盲目地控制和操纵了人文理性,造成人文取向错误。针对这些现象,主体性教育改革所包括的三种基本方式,即创新教育、素养教育、完人教育,都有其内在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20.
大学双语教学是适应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也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认为:大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词汇掌握与直接学习能力提高、巩固普通外语能力并提高专业交流能力等三方面;双语教材应该满足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备性与新颖性、兼顾国内教育习惯与学生外语能力差异、知识量大小适度与重要性分级、经济性与订购方便性等具体要求。在总结分析我国目前出版并应用的不同类型双语教材具有的不同特征基础上,本文对适用于中文母语条件下的双语教材建设提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式教材和进行系列双语教材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