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79):73-75
"不懂就要问"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应坚持不懂就要问的核心思想,通过教会方法、创设环境、积极评价、提供时间和开展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问、找到问、主动问、有机会问和如何问,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问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并在提问中提升语文能力。为此,要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通过多种途径训练,让学生学会“会问”。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师问生答,学生普遍缺乏提问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敢问"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为学生搭建"能问"的平台;教会学生掌握"善问"的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林秀贤 《考试周刊》2013,(94):147-147
<正>"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独立思考"。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一直以来,提问都是教师的"专利"。课改就是以学生为本,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有形式,还"问"权于学生,激活他们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打造富有生机的生本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疑问,学之方法,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多学多问。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提问能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思考阅读文字背后的含义,因此,提问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工具。但纵观当今课堂教学,有思考的"问"在不断地减弱。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敢问""会问"关键就取决于我们给予学生怎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那么,如何在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问"出一片精彩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倾听同学或老师的完整表述,由"会听"转变到"会说"。要加强"看图说话"训练,通过看图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指导"问"与"答"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课堂中最本真、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常常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但是课改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到课堂上的教学提问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提问"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依然让我们对它产生新的思考。本文从围绕目标,基于学情,引导发现三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问得明确、问得适切、问得开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手段,学会自主提问才能真正地走进科学的殿堂,打开科学探究之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知识传授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积极思维,展开主动探究,以学会提问,学会探究,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但当前数学教学中却很少看到学生提问的身影,学生问题意识缺失,习惯于机械接受。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呢。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问  相似文献   

10.
陈先芝 《考试周刊》2014,(83):85-85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探索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创设情境让学生"乐问",传授方法让学生"善问",坚持训练让学生及"勤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沉"下去的重点是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让学生在"动"中学会评价,学会求知,学会交往。  相似文献   

12.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但在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老师提问的主动权总是倾倒于教师一方,形成了"跷跷板"一边倒的怪圈,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缺少提问的选择权,结果是学生丧失提问的主动性。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会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交际;只有学会问,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使教育回归理性。真正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一、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1.如果这个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学会提问”是新时期教育改革针对陈旧的传统教育弊端提出的要求。但是,大家对此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很容易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学会提问”的一些关键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会提问的意义,使学会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问题一: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提问课中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反应模式进行。”①肯尼思·H·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并让学生在"提问"中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学生提问能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懂得学习的乐趣在于思考和探究,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师之问和生之问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提高课堂之"问"是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一、课堂之"问"存在的问题1.师之问"多",生之问"少"目前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已不多见,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都体现出对学生提问的关注.在钱老师<导读的艺术>一书中,有许多体现学生提问的教学课例,尤以其<故乡>教学为最[1].钱老师在教学中,采取先"问"后教,教基于"问"的教学形态,先确定七个"提问视角",沿着这些铺垫,学生提了600多个问题.课堂上,钱老师按这七个视角依次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类解决.整堂课以学生的"问题"为线,以教师的"管理"为纲,以师生的相互"解问"为面.课堂中,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就如一个"提问管理员",学生的"提问"被有效地进行"管理",然后得到合理的解决,其中"管理"的效度,决定了"解决"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怎样让学生提问并且学会提问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学会反思,即在"师问"中反思。"师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来点拨、启迪学生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追求热闹的一问一答的表面性提问;有未经设计的"是不是"“对不对”的习惯性提问;有缺少思考空间的过多性提问;有偏离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无方向性提问;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学会设问,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拓展思维,教师要学会在作业中找问题,这样才能反思课堂,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考问的方式,让教师更加深入把握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四问"的促进下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