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人文素养”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阅读和写作更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重要天地,是培植真善美、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理想沃土。所以说我们中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做真人”,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一、以读促写,提高人文素养1.阅读是人文素养的“积淀”。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自已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提出了“自主读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菊荣 《师道》2002,(12):25-26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着辩证的诗意,是沉静的,又是热闹的;充满着笑声,也有着眼泪;是潇洒的,又是严谨的。沉静和热闹我爱那静静的学习。浮躁是学习的大忌,听了太多热闹非凡的课后,我真的十分向往一种静静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类最沉静的工作。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得来的,而我们总是在花着大量的精力“教”,“教”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学会写作,这一个极为好听的“教”字不知坏了多少好事。因为这一教,我们一次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关于怎样读书的话说得更多了,而偏偏不…  相似文献   

4.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阅读教学北京市怀柔县教科所丁兴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换句话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阅读教学当然是教学生阅读。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讲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到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写作,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找准契机渗透写作指导,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孩子要学会说话,必先听过足够的话;我们要学会写作,必先读过足够的文章,关于阅读对写作的意义,有无数名言可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当代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写作,而要搞好写作就得先从阅读入手,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相似文献   

9.
方海霞 《青海教育》2010,(12):23-2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作文,还刚刚开始起步。他们的语言词汇比较匮乏,这时候就更加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满足自己的写作需要,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精心设计每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甘小美 《课外阅读》2010,(10):147-148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这样要求:“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写作”这样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建议:“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燕 《中小学电教》2011,(5):152-15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小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苏氏的“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文上的阅读,其实。在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阅读已不再是语文中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存在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读书破万:莹,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是学习之母。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提到学生作文.就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有“爱你在心El难开”的尴尬.无米之炊难为.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通过各个途径积累素材.可要做一个“巧妇”.将积累的材料合理地布局谋篇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种写作技巧绝不能仅仅依赖作文指导课来完成。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一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悉技巧”。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颖辉 《云南教育》2004,(11):36-36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阅读、写作,而忽视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呢?  相似文献   

16.
一、朗读与写作相结合。朗读教学是写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信息论告诉我们: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过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品味技巧。”让学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7.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基本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让他们先生产一点儿粮食,再开始“做饭”。  相似文献   

18.
李景 《作文》2023,(44):33-34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读写融合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落实,可促使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促进。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了解,并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了然于心,从而为学生构建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框架,进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读”来解决“写”难、创新难等问题,并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阅读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源泉和沃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阳光和力量,为我们的进步提供了目标和希望。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能通过阅读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并从中汲取写作的方法、技巧,同时积累写作素材,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下面谈谈阅读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老说过: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我们的阅读课应该承载这一使命。我们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对此叶老也有这样的论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淀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运用语言乃至行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