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需要学校以多学科协作教学来充分发挥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作用。在理论层面,多学科协作教学机理是整合了中华文化传承、学科知识传播、民族精神培育和行动塑造于一体的教学。它以多学科间的协作对话为途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关键问题解决为抓手,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个体内部的主动建构。在实践层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为目的,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融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建立学科间对话交流机制,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新民族精神;创设激发学生行动的教学空间,丰富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中学数学既具有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能力、思想、经验及素养等重要作用,又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情境素材资源及时政科技素材资源中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类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有:设计突出学生本位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其对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感悟;创设激发学生行动的数学教学空间,丰富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与体验;重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强化对民族复兴和民族交融的理解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德育渗透是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共同课题,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并积极在数学教学中予以实施,使数学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民族深化身份认同、维系情感纽带、强化利益关系的坚实思想基础,更是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绝非无根无蒂,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其提供了深层次内涵滋养与精神激励,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以及根植于中国实践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方向指引。唯有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理论基础以及置于中华民族“自在”“自觉”“自为”发展阶段中探讨其历史逻辑,才能对其有根源性认识和深层次认同,为新征程中更好地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夯实基础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应进行模型意识的渗透。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建模意识缺失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放慢数学建模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模型、强化数学模型认识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建模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韩琰 《教学与管理》2022,(32):50-53
从小学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不适应,此问题值得研究解决,但当前关于小初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多是对初中教师的教学给出建议。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初数学学科素养连续性和进阶性培养中应重视运算能力、渗透抽象思想、关注推理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果洛州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部署,切实做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马永腾  任嵘 《甘肃教育》2022,(22):21-2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志向、行动”三维有机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重要实践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认同心理建设,有益于凝聚教育资源,促进知行合一。本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 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方法为手段.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把数学的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中数学中渗透着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否具有稳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培育与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逻辑,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多民族共生,有助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化。这些价值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基于“认知阶段-情感生成-意志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基于“四个共同”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逻辑和基于时间、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延伸逻辑等三个内在逻辑;还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学,从时空史实关联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图谱,从关键情境中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升华拓展中实践运用,最终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改的主旋律。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在民族地区尤其像黔东南农村这样的地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改要求,结合民族实际、农村实际,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新途径、新方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理应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首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其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从政治上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最后,从教育路径入手,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时代英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铸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研究。要注重培育途径的多样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义务教育重要学科。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realization that an educated citizenry is essential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has led to the national goal of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 by the year 2000. Among the many and varie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efforts to educate the masses are those existent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authors identify and discuss four critical areas — educational theory, technology,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eaching — which are of immediate concern in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既能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经典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经典教育课程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国现当代经典著作、外国经典著作和科学技术哲学著作等五类,每门课程内容以文本细读为主。通过经典教育课程学习让不同专业大学生拥有一部分共有的知识、记忆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而设立经典教育中心、推行经典教育课程计划、实行必修和选修制度、严格授课管理和监督等办法是实现大学经典教育的基本路径。大学经典教育可以有效构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华文化提供基础的精神资源和智力支持,形成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数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用能力的重任。传统的数学教学弊端凸显,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与小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足。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打造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以此推动小学生持续投入数学学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