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始终表现出巨大的力量,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对奥运精神,中国民族精神的分析,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奥运精神与我国民族精神相互融合,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复兴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国民精神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国民精神素质提高为基础.我国国民精神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论文主要对我国国民精神素质的定义、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揭示我国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就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23)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依旧是每一名高校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站在高校历史教学的高度来对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进行推广,而现阶段的教育将民族精神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政治层面上的,它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儒家之道,具有华夏特色的伦理精神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开展的高校历史教育过程,便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认知、对课堂实践的设计以及历史专业教师本身对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感知和认知进行融合教育。下面就结合实践教学来谈一谈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的历史专业教育从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任何国家的国民大众都具有对自由的精神信仰和心理追求,并普遍渴望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而依此演化出来的优好经济制度,构成了任何国家繁荣和民富国强背后的制度奥秘。市场经济最为根本的优越之处,就在于为国民大众灵活而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整套自由选择机制,并确保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公平正义,从而造就了计划经济所无法比拟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产出能力。只有经济自由才能为国民大众提供诸多经济创新活动的制度激励,从而自动生成经济发展的长效活力,这就是实现中国之梦的基本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5.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力康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后插3-后插4
法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运行的重要参照,是公民意识构建的首要指导.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因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改变过往的社会规范,在传承与运用部分过往法律的基础上设立适合国家发展的规范体系,法律因此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此,对我国历史上传统法的发展与革新之动因进行深入研究与解析有利于司法领域从业者更进一步了解法社会与法律的内涵,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思想引领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由赵晓耕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律史》一书,作者以历史与法律知识为基础,对中国历史上法律建设成体系的朝代的法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述,向读者介绍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沿革与司法观念的转变,并深入探讨其变革发生的时代要求,为我国法律史的进一步普及与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精神与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自孔子创立德学以后,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构建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和价值系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在两千多年间,儒家文化弥漫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渗透到社会政治、伦理、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儒家文化规范制度和化民成俗的政治教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和国民性格(国民性),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但是,儒家文化毕竟是历史产物,它所包含的全部真理并不是永恒的,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时代,随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其中,互联网络在教育行业的深入运用,更是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对增加国家整体教育品质与水平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历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必然会受互联网社会环境影响,因此,教育者执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关注互联网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意义与作用,借助其优势促进历史教学的优化、改革.本文将结合孙智勇、黄妙茜、钟素芬共同编著的《历史教学与思维创新》,分析我国历史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顺应新时代发展特征,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效率的路径,为实现理想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抗日英雄符码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样板参照,是帮助大学生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剂良药.释放抗日英雄符码在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中的价值,需要整合高校多方教育资源,合力讲好英雄故事;弥合英雄叙事的内在冲突,科学诠释英雄内涵;尊重大学生的受众特点,高效传播英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制度的宗法性特征叶娟丽在我国,严格的宗法制度虽然在周代以后不复存在,但其“家国同构”的模式和精神却始终贯彻于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社会,使得我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在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家庭─一家族具有某种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从根本上讲...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化是我国党和人民在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建设、发展中,经过统一艰苦奋斗、共同协作的抵抗斗争所形成的强大精神、意识力量,是我国建设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是促进党和国家更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景象,所以社会各阶层的专家与学者对其内涵、精神特质、阐述宣传及具体实践等,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解析与论述.其中,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传承价值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对此,笔者将结合郑自立编著的《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分析我国革命文化精神特质和传承价值,从实际角度探索弘扬并传承优秀革命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制度.它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历一千三百年之久.科举考试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但同时又成为禁锢士人思想的一具枷锁.文章对科举考试的历史作一概括性的介绍,回顾其对我国教育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饮食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饮食文化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饮食密切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与生活.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务实、好面子、适应性强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的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室内设计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层面为核心.它是物质、技术所不能代替的.深入研究这些精神层面,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与形成,以及时于多种多样的室内设计风格的了解;从而使我们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意境有了更加深八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周慧娟 《科教文汇》2010,(31):81-81
新时代赋予了德育新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教育。历史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民族精神教育需要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文章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多渠道地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弘扬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是国民科学素质的内核,是抵制迷信愚昧和伪科学的有力武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文章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即执着的求真精神,严谨的求实精神,理性的求异精神,进取的创新精神,互助的合作精神和激励的宽容精神;分析了造成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营造舆论氛围、创新科普理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弘扬与普及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其中古代北方民族更是经历了多民族的变迁与融合,成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那么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是怎样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将就此为中心,通过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沿袭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以肩负历史和民族责任、追求文学参与历史过程因而突出文学对国民群体的精神重建的文学价值系统,与以追求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个性自由因而追求文学超越意义的文学价值系统。这两大文学价值系统与传统文学观和文化精神有着深层的关联。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其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特别指出一些作家重蹈传统“自我中心主义”覆辙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传统艺术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