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又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培植课程"生长点",选"点"突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动态生成"重视教学中来自学生的感受、见解、困惑等,能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目标。因此.广大教师对"动态生成"的理解、运用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文本解读的多元性、师生文本对话的现场性和学生思辨能力的活跃性等特点,有很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很多适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触发点。笔者仅以教学《六一居士传》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5.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抓住课堂意外、超越课本生成、在问题中生成、利用错误资源生成等方式,预设文本静态弹性,关注课堂非预设性生成,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为的是将显性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经验认知,使静态的文本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师生通过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才能得以实现.文章针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展开,从创新"说数学"模式、挖掘"说数学"内容、拓宽"说数学"途径、优化"说数学"评价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对小学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教科书关涉儿童多重劳动圈层,展现了劳动形态迭代的发展图景。同时,保证劳动主体权利的落实,凸显劳动实践与应用过程,实现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引领。教科书内容建构遵循“问题探究”的行为逻辑,“价值思辨”的观念逻辑,“知行合一”的知识逻辑。对此,教师需通过文本选择和组织为学生精选劳动教育对象;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立足劳动具身性,创造劳动途径;运用表现性评价优化学习过程,促成“学科本位”到“生成整合”的课程教学转向。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如何构建新课标下生成性小语课堂"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论述:1.构建有效的平等对话关系;2.挖掘文本中的动态"生成点";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4.恰当运用动态生成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有动态生成性教学和静态生成性教学.因此,生成教学是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以教学开展过程为载体,是情景、信息、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更是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建构的过程.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生成需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