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向地下深部要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最主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核心技术研发及勘探应用示范,成为中科院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研发装备覆盖了电法、磁法、地震以及重力测量4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可以开展"陆、海、空"全方位探测。我们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深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技术,并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中靶区优选、靶区勘探、矿体精细勘查3个层面的技术需求,研制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航空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多通道瞬变电磁勘探系统、金属矿地震勘探系统、深部矿体测井系统、海底地球物理探测系统。同时,在古亚洲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和特色成矿域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地质构造与成矿机理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探索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式,并对研发装备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实用性作实地检验,力争在找矿实践中不断完善研发产品,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全球战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我国地质勘探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探测技术装备,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战略部署服务,吉林大学承担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重大专项中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SinoProbe-09)”项目。经过三年的探索研发,主要针对来自地球深部的物理和化学等现象和信息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能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综合研究一体化软件平台、具有大深度科学探测能力的大功率陆地电磁勘探系统、具有大面积和高效率探测能力的智能化无人机地磁场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陆地科学钻探重型装备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关键探测技术装备的系统化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提升我国重型装备在深部探测和深部找矿中的技术水平,为国家即将全面开展的地壳探测工程(深地)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国家加强地质工作,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战略部署,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2008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该专项下设9个项目,其中由吉林大学承担的项目9“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sinoProbe-09)于2010年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的探索研发,在大型软件平台、大功率陆地电磁勘探系统、无人机地磁场探测系统、无缆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陆地科学钻探重型装备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国家即将全面开展的地壳探测工程(深地)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项目基本情况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设立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并将"油气测井重大技术与装备"作为专项6个重点项目之一,围绕复杂与非常规油气识别和评价难题,开展成像测井装备、随钻测井装备以及配套的一体化软件攻关,实现重大装备与软件国产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深部探测作为国家重要的科学发展战略,我国也适时提出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战略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简称"DREAM 专项")自 2016 年启动以来已立项 55 个项目,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在深部资源勘查开采基础科学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理论与技术集成"项目(项目编号:2018YFC0603700),旨在梳理 DREAM 专项各类工作进展,构建 DREAM 专项数据库,凝练提升 DREAM 专项重大研究成果,为 DREAM专项的顺利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加强深地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深地资源领域的科学普及与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盼陕速发展,声波测井在工程地质、矿产资源勘察得到广泛应用。它配合其它测井方法可以划分岩层、确定煤层、油层、判断破碎带和含气的疏松地层,为工程地质和矿产资源勘察提供可靠的物探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9.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0.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1.
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是实现陆地地下资源和人工目标体的高效、大范围、非接触式探测解释的重要手段,但其一般探测深度为地下30~500?m,存在探测盲区(30?m以浅).为实现全深度覆盖无盲区探测,同时突破国外公司长期以来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内蒙古灵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了"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8YFF01013300).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煤田勘察中物探综合测井是一种有效勘察方法,其中电阻率测井是物探综合测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配合其它测井方法可以确定煤层、岩层深度、厚度、地质构造,划分钻孔地质剖面,为煤田地质勘察提供可靠的物探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13.
深渊是地球上人类最难以到达的环境,也是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无人区.深入开展深渊生物生命过程研究,首先要解决全海深生物保压采样装备的研发难题.从201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建设深渊生物资源勘探、获取、培养及保藏技术体系"课题(课题编号:2018YFC0310601)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海工装备团队开始进行"建设深渊生物资源勘探、获取、培养及保藏技术体系"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4年来,课题组针对深渊生物资源研究的需求,开展深渊装备技术研究,突破全海深保压取样技术、全海深充油电机机构设计、主动补压技术、压力补偿技术、保压转移技术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用于深渊沉积物、海水和宏生物的保压取样装置及船载沉积物保压转移装置、深渊微生物原位过滤及保存装置等5套装备,初步形成了深渊海域生物资源保压取样的装备体系,为获取万米高质量海底样品提供了装备支撑,将为深渊海底生物和基因资源开发、深渊生命过程等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金1200万元。公司位于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栗雨工业园,现有员工132人,是一家从事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研发、试制、生产、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十多年来,公司在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的研发、试制及成果转化方面,先后完成了90多项研发课题,申请了43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软件著作版权3项,注册商标获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工业制造和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技术及装备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但提升了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也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对地下位置进行探测和采集信息时,运用地质雷达等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信息收集的便捷程度和准确性。将综合物探方式应用于桥梁基础的养护及施工建造勘探过程中也能够为施工带来极大地方便。凭借经济、快速、无损的勘探优势,综合物探法打破了传统勘探方式的应用局限性。综合利用地球物理的勘探原理,结合多种电磁感应的勘探方式,为地下目标的探索创造了新的途径。结合桥基基础探测中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关注综合物探技术的探测原理及其过程的注意事项。希望以此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金1200万元。公司位于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栗雨工业园,现有员工132人,是一家从事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研发、试制、生产、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十多年来,公司在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的研发、试制及成果转化方面.先后完成了90多项研发课题,申请了43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软件著作版权3项,注册商标获湖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8,(10):100-101
DuPont Survey Well(杜邦探测井)原名DuPont 1 Well(杜邦1井)是美国杜邦公司在山东东营投资钻探的第一口污水回注井,也是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由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等4家单位参加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工业有害废液地下灌注技术示范和环境监督管理的应用研究》而开展的第一口中国地下工业废液灌注(UIC)试验井。D公司NN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深海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位分析仪/传感器可原位实时获取大量数据,实现物质的高密度、长时序、多空间尺度连续观测,是深海运载装备和科学研究所需的测量装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基于载人潜水器的深海原位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研制"(项目编号:2016YFC0302200),针对载人潜水器、遥控无人潜水器(ROV)等深海运载装备对"长时序、多空间尺度"数据的需要,采用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研发出一种可同时快速测量溶解态Fe(II)、Fe(III)、Mn(II)、硫化物4种组分的深海原位化学分析仪.该分析仪适合于载人潜水器等运载装备搭载,可提高载人潜水器的水下作业能力和效率,为我国深海科学考察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一~三区西部纯油区调整井区块地表环境较差,地下浅气层发育广泛,浅气层井涌、井喷、管外冒气等事故发生几率高,在不同的开发钻井阶段共有18起事故发生,其中1口井井喷着火报废、11口为浅气井喷,施工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领域国际科技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树良  张志强  熊永兰 《资源科学》2010,32(11):2216-2228
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赖和支撑,在当前经济发展对其需求激增同已探明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的矛盾加剧的形势下,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本文基于ISIWoK论文数据库(SCI-E/SSCI)和Derwent专利数据库(DII),利用TDA、Aureka和UCINET等分析工具对2000年-2008年间矿产资源领域研究及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揭示近10年以来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的发展态势、关注热点及其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大国和传统技术强国;科学研究主体主要为国立研究机构和大学,而技术研发则集中于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科学研究主要关注矿石采选方法及工艺、尾矿处理、矿床地球化学及矿物学分析以及矿山环境保护等方向;技术研发集中面向开采、掘进及井下基础工程技术、计算机控制、测量以及检测与探测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整体呈现先进技术和方法研究及开发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持续扩大的态势。整体来看,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均较为活跃,科学技术产出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