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我接触课程与教学论四十年,前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后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这是和我们国家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四十年相契合的.这四十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最为迅猛的四十年.了解四十年课程与教学论的进展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论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接触课程与教学论四十年,前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后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这是和我们国家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四十年相契合的.这四十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最为迅猛的四十年.了解四十年课程与教学论的进展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论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接触课程与教学论四十年,前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后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这是和我们国家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四十年相契合的.这四十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最为迅猛的四十年.了解四十年课程与教学论的进展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论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讯     
《教育与职业》2012,(25):110+112
定价 :38.00 元作者 :王龙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2 年 7 月ISBN :9787562833017《大学课程教学与管理》《大学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是作者从事一线教学30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研究积累。全书共分为5章,3个研究主题:即课程论、教学论和教学管理论。在课程论中重点探讨了课程体系的逻辑构建;在教学论中重点探讨了数学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5.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一门特色课程。但目前,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体现在课程性质认识上的迷惑,课程教学师资管理上的迷乱,课程教学研究上的迷离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事学科教学论课程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及教学管理部门必须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门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由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责任与使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位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学者与会,围绕本次会议主题,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和交流了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的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家都在做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收到了这套丛书.我认真地翻阅了一遍,现在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四十年》丛书今天举行发布会,我表示真诚的祝贺!这套丛书细致地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展望了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介国外课程论与教学论,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国的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从引入和借鉴到本土化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继续更好地促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这是每一位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开展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加强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建设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师院校强化与中小学合作、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团队迄今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过程,组织建制不断扩充,发展平台逐渐提升,学术队伍日益壮大,但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与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发展,高师院校需要凝聚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团队活动的日常化,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我国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与教学论这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如何,是值得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我们以CNKI数据库之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中发布的185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描述2000年至2008年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概貌及其与我国课程改革之间的互动情形。  相似文献   

11.
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正范  贾群生 《教育研究》2006,27(10):36-40
20世纪,课程论和教学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实践品性不足的倾向。这种倾向既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近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增强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教师行为研究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成为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发展迅速,但在编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教材结构设置偏颇;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同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混为一淡;将学科课程评价与学科教学评价等同起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编写要构建出合理的内容结构,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研究和学科课程评价研究,完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这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肖娟 《考试周刊》2014,(24):144-145
教学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读《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这两本书,作者对教学论有了很多的认识,对我国教学论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对教学论进行反思,前瞻教学论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0—2008年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刊发的教学论领域的论文,分别从论文刊发量、作者类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引文特点等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中提取了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的研究重点和发展状况,以探讨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实验。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七年的二十年间,他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实验规模逐年扩大,实验班级达到一千二百多个,先后发表的著作有一百五十种。其中《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等书在苏联是教师的必备书,其中《教学与发展》一书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他的教学论原则所追求的总的目的——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即包括智力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和身体的发育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人民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的三卷本《中国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四十年》(王本陆、郭戈主编)先后入选“020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和“020年度十大教育图书”,并荣获第29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一等奖。此前的2020年9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线上举办了全国第六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暨《中国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四十年》首发式。现刊发首发式上有关专家的点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吴效锋,1963年生.山西万荣县人。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运城学院师范分院教师。从事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二十年,主编五册在全国影响很大的专著《怎样把学教好》《新课程怎样教1——教学艺术与实践》《新课程怎样教2——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新课程高效率教学》《教师的使命——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30年,也是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30年。为全面总结和回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我们特邀请了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各学科教学研究的专家和老师,一起畅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期给广大读者以较为完整的图景和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与"职业教学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教与学的科学,研究课程和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很多教师对其学科内容和结构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工作中却受其规律的影响. 我国通常将课程与教学论译成英文的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neory,这一译法的本身已经说明我国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因为instruction theory只是一个望文生义的中国式翻译,与教学论学科的本义差距很远,这主要是对其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造成的.事实上,西方特别是欧美文化的多样性,对教育学研究、包括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优秀论文(论著)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休的动态关系上海叶澜 初中语文教改实脸报告河北胡中柱 中学历史四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北京赵恒烈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的调查研究 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宜、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