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拾莹 《小学生》2023,(12):61-63
学习任务群是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有利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实施。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从统整单元要点,明晰学习任务;基于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落实学习任务,实施项目分解;整合单元资源,鼓励真实表达等四个方面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设计需要统整学习主题,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教学定位、实践路径、评价设计入手,统整单元主题,关联真实情境,设计结构化学习活动,形成具有内在关联的单元整体建构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
费浩芳 《现代教育》2023,(8):17-22+33
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统整教学,旨在通过情境任务、活动实践和动态评价等支架搭建,探寻单元课文最优化进阶融通式实施路径。本文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整中单篇课文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单元解构·情境创生:从‘孤立’走向‘融合’,指向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开发·任务赋能:从‘知识’走向‘素养’,亲历实践过程转化”和“评价分析·证据设计:从‘学习’走向‘学评’,诊断核心素养达成”三条路径,通过梳理单元语文要素逻辑线、编织学习实践进阶网、创设情境支架任务轴、构建动态化评价链等策略,展开单元视域下描写类单篇课文的实践路径探究,从而达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倪凯颜 《江苏教育》2023,(14):66-71+74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概念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应尝试单元统整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统编教材五上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的教学,可以围绕特定学习主题,架构单元学习任务,并在单篇教学中设计与组织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余昆仑 《江苏教育》2023,(50):34-37+42
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都已出现,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按照学习任务群编排。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借此实现课堂改进,需要从学习目标聚焦化、学习内容统整化、学习活动情境化、学习任务过程化和学习评价可视化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23,(13):54-57
本文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以第二学段为例,提出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包括:依托教材,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拓展相应的场馆研学资源;立足学段,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设计实施统整性场馆研学任务;关注育人,落实表现性评价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任务单元是以学习主题为统整的单元整体设计,遵循“教人做事”的实践逻辑,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本文对现行教材单元进行情境化的任务改造,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用语文“做事”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点。落实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精准定位要素目标、统整要素、深化要素、融合要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以凸显统编教材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在这一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教材内容的关联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开展单元统整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成功的综合性学习而言,恰当地确定主题十分重要。有研究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可以分为七个方面:时空情境设计、问题中心设计、学科关联设计、经验统整设计、活动形式设计、学习方法设计和人格完整设计。笔者认为,“时空情境设计”、“问题中心设计”、学科关联设计”“、活动形式设计”切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践,操作可行性强。而“经验统整设计”“、人格完整设计”侧重于理性思维、精神…  相似文献   

11.
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变革理念的内在要求。课程观念变革之际,核心素养评价发展趋势为:评价目的由评价学习结果转向促进学习过程,强调测评框架的可解释性;评价内容由知识本位走向关注对学科本质的深度理解;评价工具的设计强调测试任务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据此,本研究建构以情境为依托,以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中表征出的关键认知能力为核心的测评框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构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结构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雷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108-112
汉语母语课程由中学"国文",小学"国语"合称为"语文",这是由当时的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决定的。汉语母语课程更名"语文"对于统一课程名称、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这一名称存在固有的缺陷,对汉语母语课程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对汉语母语课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加之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它依存的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重新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与美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育人观念一致、育人目标协同、育人方式融通,遵循从"劳动教育"到"劳动美育"的关联逻辑,从"局部创新"到"顶层设计"的育人逻辑,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融合逻辑。职业院校应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助推育人路径共通,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以"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助成育人过程共生。  相似文献   

14.
The Bachelor of Enterprise Learning is a newly accredited undergraduate degree where connectivist principles have been used to guide design of activ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ctivities. A key feature of the curriculum is that it incorporates technology as both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a tool. Examples from this course are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showing how connectivist principles can be put into practice in developing learning activities, assessment tasks, and whole subjects. These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using a framework such as this for providing consistency in subject design while still leaving scope for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pedagogy. They also provide curriculum designers and instructors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and advice useful for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courses based on a connectivis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在中学语文领域,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字样,但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贯穿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语文教科书的设计和选文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追求,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了语文实践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结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有着多方面的契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继续加大实施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周雷 《天津教育》2021,(8):175-176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如何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是当下语文任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从“支架构建的理论内涵”“支架教学模式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两方面出发,对于如何促进教育教学中学习支架的构建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是: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以"整体逻辑"为基石的有机结构,以"历时性"、"共时性"交织为形态的清晰文脉,以及以"善"为核心的温厚伦理.六条原则是从不同的层级和视角对同一批评对象的深究密察,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评论,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运用中既不能因为均衡和折中而削弱批评的深度、力度和锐气,又应该防止几个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和对立.同时,这些原则是开放的、发展的,不能教条化,更不能当成批评理论中的修辞.  相似文献   

18.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开设的一般性课程,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关系到学生基础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三名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师的教案从准备内容、目标设计、用具选择、过程创设、评价设定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概述和分析。结果发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现实特征:教学准备抓住了教学四要素,却缺乏对教学需求的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突显了个别化和工具性特点,却忽视了情感领域的目标;教学用具类型多样,却未切实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过程创设多样化活动,却未能融入生活语文的人文属性;教学评价设定注重个性化,却缺乏生活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活动。文章基于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以期为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极具传统底蕴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建立在科学重释教学内容和正确领会素质教育目标的双重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改革,无疑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应于当代关系性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史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在中国的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史"、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宏观叙事法与微观分析法的统一为祈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 ,要求语文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为此 ,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入手 ,从多元对话、综合活动、专题探究三个方面对相关策略的选择与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