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8月29日,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侨实验学校”)正式建校。华侨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区委区政府办满意教育的期许,面对学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求索、探寻、实践与创新,最终找到华侨实验学校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厚实人文华侨,打造精品华侨,创新特色华侨,最终构建和谐华侨。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华侨教育的发展分3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为华侨自发办学时期,该时期清廷在华侨教育上毫无政策可言;19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末为部分清廷官员推进华侨教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发生缓慢变化,对华侨教育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20世纪初至清末为华侨自觉创设新式华侨学校的华侨教育大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任教、设劝学所、派视学员、制定华侨学堂规则、创立暨南学堂、推行“新政“广揽华侨人才等措施,使得华侨教育出现第一次兴学高潮.尽管晚清时期,清政府是在其思想、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利益驱动下才采取措施推进了华侨教育的,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对华侨教育政策的转变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书由福建省教育厅杨辉副厅长主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集体撰写。全书共10章,依次是:清代的华侨捐资办学、民国的华侨捐资办学、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的华侨办学、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高潮、形成完整的华侨办学体系、华侨华人捐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与广东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4-7日在广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侨界、华侨学术界人士七十余人,提交论文42篇。台湾华侨协会总会不仅组团,还以《华侨与抗日战争论文集》与会。虽然时值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但学术氛围似未受干扰,两岸学者对华侨与抗日战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关于抗战时期的华侨爱国主义思想。吴行赐《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凝聚》认为华侨爱国主义表现是源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是由华侨对祖国的向心力、爱国…  相似文献   

5.
<正>2005年8月29日,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侨实验学校")正式建校。华侨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区委区政府办满意教育的期许,面对学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求索、探寻、实践与创新,最终找到华侨实验学校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厚实人文华侨,打造精品华侨,创新特色华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大量中国女性移居南洋各地,新加坡华侨女性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华侨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辛亥革命前夕,流亡到新加坡的中国革命党人及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决心改变华侨妇女的生活状况,大力发展华侨妇女教育,拟从根本上解决或遏止歧视华侨妇女等多种社会问题。新加坡女子教育由是而起,到1911年后,新加坡华侨女子教育日渐繁荣,为提高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妇女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华侨一般称福德正神为“大伯公”或“土地神”,马来西亚的福德正神信仰的历史可以说是随着华侨移民的开始而开始的.早期华侨们祭拜福德正神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心的信仰生活和作为移民社会在异国他乡的互相联系.后来经过华侨族群在马来西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福德正神除了满足华侨社会的信仰需求,还成为华侨社会内部活动的重要联结点,它在马来西亚华侨社会兴办教育事业、公益事业、游行集会、红白事务等社会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群情激愤,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华侨救亡团体,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总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加美华侨促进国货调查委员会等。(《时事日报》第6卷第1期,1932年1月)这些组织分布的面很广,差不多凡是有华侨的地  相似文献   

10.
侨务资源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特殊资源。本文基于对温州市的侨务资源的调查研究,提出借鉴华侨华人的创业模式、发扬华侨的创业精神、充分利用侨务资源;搭建华侨华人与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设立华侨华人创业基金、构建"华侨+项目+团队+基地"的创业模式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的成功有赖于海外华侨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支持,如果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在辛亥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海外华侨的经济援助实际上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在革命开端时期,华侨经济援助主要以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为中心地;在革命发展时期,南洋则成为华侨经济援助主要来源地;而至革命高潮时期,华侨经济援助又由南洋至美洲扩展;到了巩固革命成果时期,随着革命影响的扩大,呈现出世界各地华侨积极捐助的新局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革命领导人个人海外经历与人脉、海外华侨居住地距离我国远近的地缘关系、各地华侨的数量以及经济实力、改良派与革命派势力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华侨经济援助来源地才有了明显的地域变迁。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门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掀开了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序幕。二三十年代,热衷南洋问题研究的学者又发表了一些有关华侨华人的著作。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侨华人研究只是一门不成规模的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至今,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使华侨华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华侨华人研究也应运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的一门“显学”。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洲华侨逐渐增多,华侨会馆应运而生,且在华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然其受孤立性和美国排华影响遭受美国歧视与排斥。1882年,黄遵宪到美国旧金山担任总领事,时值美国排华的高峰期,华侨会馆面临内外交困,经世务实的黄遵宪为维护华侨利益,其改良主义的法治思想在遭遇美国民主法治之后得以发酵,在此指导之下,其对华人会馆做出整合,进行组织和法律的规范,并联合华侨之力量抵制排华,为华侨会馆的法治化、近代化开启进程,对美国华侨会馆的演变、发展和华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洪年(1874年12月8日—1958年2月25日),字韶觉,号橐园,广东番禺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他是我国华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曾二次出长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华侨学校——暨南学校,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我国华侨研究的开拓者,对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教育、华侨研究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郑洪年苦心建设暨南大学,是与他对华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深感华侨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时,他又感到:华侨“处在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一切文化、教育,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觉得,华侨在海外,不能处于与欧美等国人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除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教育不发达,  相似文献   

15.
依国际惯例,侨民在母国并无单独的代议权;而华侨则不同,他们在中国享有代议权。民国成立后,华侨积极争取代议权,以当时的临时参议院为中心,在议员间展开了华侨代议权问题的讨论。在华侨联合会的努力下,华侨代议权问题终得到解决。华侨代议权的获得促进了中国政府与海外华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侨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孙中山将华侨誉为“革命之母”,冯自由在《华侨革命开国史》序言中说:“中华民国之肇建,从海外华侨协助之力为最巨。自孙中山先生甲午年首创兴中会于檀香山,以迄革命成功,几无一役不倚赖华侨之资助。近人有警语云,无华侨即无革命,诚确论也。”孙中山的哥哥、檀香山华侨资本家孙眉,为革命捐助资金,以至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17.
华侨国际网络正成为当前华侨研究的热点,这是打通侨乡与华侨旅居地研究的关键,有助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认识华侨的国际生存空间,促使华侨研究向纵深发展。这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华侨的跨国亲属网络,章通过对神户福清籍华侨国内亲属关系的调查,以期较真实地反映其跨国亲属关系,了解其家族跨国迁移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1,(33):1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前身是华侨小学,1955年由老一辈华侨创办,朱光(广州市原市长)奠基,何香凝副委员长题写校名的全国第一所华侨捐资兴建的学校。55年的开拓前行,饱浸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辛劳和汗水,承载着光荣与梦想!2003年,在华侨小学的基础上加挂了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近代史中,南洋华侨教育一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华侨社会与祖国之间的联系,对于形成并保持民族精神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吴明罡对南洋报刊等大量原始文献进行分析,从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南洋华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写成了《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定居国外的华侨也越来越多,而涉及侵害华侨在国外合法权益及安全的事件频发,华侨的海外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凸显。当前,国内对于华侨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国内权益方面,而如何保护华侨在海外的权益则研究较少。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我国华侨的海外权益,完善相关机制,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