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岁的全国“故事大王”说起来,记者最先从沈阳市大东区少年宫获悉,少年宫选送的少年组表演选手王涵姝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故事大王”选拔赛,并获得了“故事大王”称号。沈阳出了一个全国“故事大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省城不少媒体争相报道。记者在王涵姝指导教师、大东区少年宫高级教师李天郎的  相似文献   

2.
儿子2岁时就能把小偷描绘得分毫不差,为警察叔叔破案立下了汗马功劳;4岁时从师学习艺术语言,无意中又成了一名签约小模特;9岁时,儿子第一次走进央视,和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联袂主持了大型的“六·一”晚会——“约会未来”,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2002年底,儿子获得了“第七届全国故事大王邀请赛”特等奖,并被组委会点将再次与鞠萍姐姐联手主持了颁奖晚会;2002年12月,儿子主持的这场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播出,受到了全国亿万儿童和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教子一得     
儿子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很多同事见到我都会说:“你家儿子可真优秀。”“故事讲得好,被老师封为故事大王了。”“作业书写在班里是数得上的。”“聪明,爱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儿子六岁了,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我们自认为对儿子的教育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然而,在与儿子谈话时,我们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妈妈,这不公平”周末晚上,儿子请勇勇来家玩,大约9点钟的时候,勇勇的母亲来接孩子回家。可是小家伙不想回家。勇勇的母亲说:“如果你再这样,我下次就不让你来玩了。”我说:“勇勇,你再玩一会儿,然后回去,明天再来,好吗?”我儿子开始不服气了:“妈妈,为什么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人管,而我们就不行,总是被你们管?”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地答道:“妈妈很少玩到这么晚的。”其实,我也…  相似文献   

5.
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我想学当妈妈,行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新鲜,当然,我也立即想到,这是锻炼儿子独立能力的好机会,便欣然应允了。于是,我们商议:让儿子当一天妈妈,负责做妈妈该做的事;我当孩子,听从“妈妈”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五岁的儿子特调皮,我平时已经习惯了板着脸,以一副严肃的样子来教育他。 一天,看着电视里一位女歌手的演唱,儿子突然说:“妈妈,这个阿姨像我们的戴老师,很美。” “妈妈呢,妈妈美不美?”从来没有留意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儿子的话忽然让我萌生出这样的念头:从童言的折射中来认识自己。 “妈妈和戴老师,还有电视  相似文献   

7.
我儿子4岁半,院子里有个男孩比我儿子小半岁,俩人经常一起玩。但是那个男孩脾气暴躁,有时玩着玩着就起急打人,我儿子比较温和,每次都让着他。那个男孩妈妈从来不说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把我儿子的手抓破了,男孩妈妈也不说,我很生气,就对那个男孩说:“要是再打我们,就不跟你玩了。”男孩妈妈听了,直接拉着孩子就走了。但事后我儿子还想去找那个男孩玩,我该不该再让他们一起玩呢?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     
准备工具: 用布缝制的小娃娃,或者是由书本上剪下来的漫画娃娃和动物。游戏方法: 妈妈手中的是象宝宝,孩子则会拿着免宝宝,学习书上的故事,开始对话……妈妈:“免先生,你好像刚睡醒啊!你在这里做什么?”孩子:“我在等你啊!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妈妈:“好啊!那我们一起到河边去钓鱼。”  相似文献   

9.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都渴了,又没有带水,你的小书包里恰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高兴地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的!”母亲很失望,本想像有的父母那样,将孩子训斥、开导一番,然后再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总是妈妈教育儿子,但有时,儿子也在教育妈妈。这是苏联一位年轻妈妈的体会。早上,妈妈还想多睡一会儿,儿子却催妈妈起床。“妈妈,起来吧,我想吃早饭。”“别吵我。”“该做早饭了。”“去拿火腿肠吃吧。”妈妈也知道,早上还是让儿子吃热的东西好,但又不想起来。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主张诱导吗?有时强制孩子干什么往往失败,但通过做游戏,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干他们本来不乐意干的事。  相似文献   

11.
“妈妈,我很孤独。”这是年仅5岁半的儿子亲口对我讲的。一天,爱人值班不回家,近晚上7点了,我才和儿子吃晚饭。我一边吃,一边催着儿子快吃,儿子只是听着却没有反应。一会儿,他放下手中的碗勺不吃了,说:“妈妈,我很孤独。”我大吃一惊,才这么点大的孩子,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我问:“有妈妈、爸爸跟你在一起,怎么会感到孤独呢?”“跟你们一起玩才没有意思呢!”“怎么会没有意思呢?”“妈妈你快再生个小弟弟吧,我可以  相似文献   

12.
我们住在七楼,儿子刚上小班,每天回家要爬一百四十级台阶,这成了儿子的一大难题,以至于每次在楼梯口时,儿子就一个劲地进:“妈妈抱!”我决定帮他渡过这一关。 一、转移注意法。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来说,不仅要有足够的体力去登攀,而且关键是要有解除心理上的压力。我开始想办法转移这种压力。儿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用一则则故事转移了孩子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用诸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孩子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停顿了一下,摸摸儿子的小脸,充满耐心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妈妈来信分享了自己与孩子定规则的故事,她感慨说:"管教孩子,只会让我们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而互相监督,以身作则,才会事半功倍。"立规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对规则的全方位深度解读吧!Part1:妈妈来信我和儿子的平等条约:互相监督管教几个月前,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检查眼睛,仅仅半年,我的近视从300度猛增到了400度,儿子也总是眨眼,医生说是用眼过度,视觉疲劳,不注意保护就会发展成近视。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报刊文摘》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三岁的美国小姑娘有一天指着一只包装盒子对妈妈说:“我认识上面的这个字母,这是O。”妈妈很惊讶:“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韦拉老师。”妈妈表扬了孩子,但是随即就把这家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孩子的妈妈在法庭上陈述,以前她的孩子不认识字母“O”的时候,可能会把它想象成太阳、汉堡包、鸡蛋。可是幼儿园过早地教了孩子这些,她的孩子就再也不会这样去想象了,是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这位家长胜诉了。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是否实施了过度教育,是不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2003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2003年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20…  相似文献   

17.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8.
《家教指南》2004,(4):40-4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家教的问题一位母亲向我们哭诉:“我的儿子指责我:‘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你为什么不要我?你还想骗我,爸爸和女朋友走了,你还把我当儿子吗?’我告诉儿子,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不影响你学习。‘学习,学习,除了这两个字,你还会说点儿别的吗?’”现在离异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对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19.
刘海英 《山东教育》2013,(11):18-18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恪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傲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郡位母亲有多幺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训斥孩子一番.然后再教他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小文妈妈请同事和她们的孩子一起到家里做客。孩子们都是五六岁,年纪相仿,所以一下子就打成一片。小文妈妈和同事也就玩自己的去了。正在玩到兴头上,小文妈妈不经意瞅见了儿子小文在和同事的一位女儿接吻。小文妈妈又尴尬又生气,可又不好在同事面前表露出来,只好忍着。小文妈妈玩的兴致也没了,还提心吊胆的,害怕儿子再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同事走后,小文妈妈质问儿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儿子小文眨眨大眼睛说:“电视上的都是这样演的呀!我们家里放着的瓷娃娃不是也在亲吻吗?”儿子一袭天真的话语弄得她语塞。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