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西部地区是以农村人口为主,而农民生活还比较贫困;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农业又相当脆弱。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科教先行都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和富裕农民密切相关。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特别重视“三农”问题。在这种现实条件下,选择发展经济和产业布局的突破口就不可能是那种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建设项目,更不能走争上大项目、搞重复建设,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东部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界定、特征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类型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集经济落后性、社会复杂性、生态脆弱性、环境敏感性、资源富集性、致富迫切性等特点于一体,在中国经济区划、资源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国土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发现",资源诅咒"在部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建立"资源诅咒"预警系统,采取包括资源措施、生态措施、产业措施等在内的系列措施,有效规避"资源诅咒"是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政府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人员神圣的责任,也是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0年初,中国科学院制定了“西部行动计划”,开展了“中国西部环境演变、生态建设与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其中包括“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研究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黑河流域水鄄生态鄄经济系统综合管理试验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西部地区面临着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任务和两难选择。西部地区要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理性的选择是以经济发展生态化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把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协调与统一起来;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载体,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还应该重构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注重生态建设 理智开发西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人口密度较低,东部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意义重大。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理智的解决西部开发中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问题。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本评价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咸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和更加扎实的措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大任务,贯穿于建设西部强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陕北生物资源开发与水苏糖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特殊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陕北地区仍是中国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过多次生物资源开发,但因与国家某种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并没有使经济发展起来,人民不能得到更多实惠,且使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基于此,提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资源开发战略必须调整,树立全新思路,加快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进程,走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道路.以保持资源独特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水苏糖基地.水苏糖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水苏糖为主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成为水苏糖原料供应商和水苏糖系列深加工保健产品供应商,逐步形成水苏糖原料一功能性食品配料-保健食品一生物医药产品等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产业化,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民收入,达到"治沙"与"治穷"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和目标不仅仅在于强调经济发展,还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强调经济跟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西部地区缺水,多风沙,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决定着西部开发的效果和成效,因此我们在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旨,而这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此,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任务,政府就必须采取强制措施,以法律为保障手段,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产业转移背景下,从生态环境角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七个反思,认为在缺少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不能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抱以太大的希望.在产业转移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西部大开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相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壁垒和进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06,13(3):1-1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突破一批制约我省资源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延长产业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一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的技术难题,为重大生态环保工程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增强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服务功能,高原重大疾病、灾害防治预测等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努力建设高原…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肃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严峻形势,不仅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安全,也对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区域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在扶贫开发中,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适度开发、发展生态经济、加大智力与科技扶贫力度和重视生态文化等策略,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互动作用一般机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兴衰成败越来越取决于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及其产业化程度。发展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是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还能产生资源集聚、经济发展"引擎"和生态改善等效应。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需要探讨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香格里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值得青藏高原其它地区乃至全国借鉴的特殊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丰富的可更新资源,大力发展“无烟”工业,重点开发水能资源、旅游和生物资源,发展花卉等绿色产业,在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前提下,迅速促进高原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从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发展和人类行为等方面,对香格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与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进行了简要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过去历史上“以粮为纲”政策的导向,多年来乌盟地区没有合理的解决好林牧矛盾;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矛盾;退耕还林还草与农牧民的脱贫致富矛盾;导致在一定区域内的林牧矛盾、生态与经济建设矛盾十分尖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86-87
针对我国西部、"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建设工程沿线或周边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研发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生态衍生产业发展、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城镇和工程安全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成果得到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的认可、采用。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由于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和市场决策与政府调控的不完全竞争性,在单纯的市场价值与政府宏观调控下,很难实现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哈大齐整体发展最优。生态环境与哈大齐经济增长的协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尽可能实现哈大齐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生态合作问题放在首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07,29(1):2-8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