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记性     
母亲是长时间在外头跑动的人,辛苦得很。有时候为了一个工程可以辗转四个城市,跑几千公里,熬两三个通宵,而母亲的记性又尤其不好,乘飞机时,会与别人谈话而误了飞机,让她忙上加忙。现在母亲一定忙得顾不过他的宝贝儿子了,可不是,又一个月没音讯了,真怕她忙坏了身体。于是,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嘟——嘟——”响  相似文献   

3.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西谚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其实健康的身体又是寓于健康的母体之中。母亲身体好则孩子健,母亲身体不好则孩子弱,母亲的身体对孩子身体的影响是长期的、终生的、绝对的。这些年独生子女重症患儿不断增多.这同样反映了我们母亲身体的薄弱,因为母体是孩子身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母亲身体的隐患暂时还没有暴露出来,但却让孩子抢先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魏琼 《新课程研究》2007,(12):38-39
苏教版第8册《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  相似文献   

5.
泣血的母爱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在手机里留下的一条信息。这位母亲死亡时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她的身体下面躺着自己的孩子,只有三四个月大,毫发无损。  相似文献   

6.
母亲是伟大的,在家时,母亲是我们身体的保护伞,在外时,母亲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母爱是神圣的,母爱是我们脑海中永远难以描绘清楚的画面,感冒时的一块湿毛巾,熟睡时踢下又被重新盖好的被子,电话里“在外要保重身体”的一句嘱咐,无不凝聚着深深的母爱。对于母亲,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关于母爱,每个人都觉得难以言说,因为它是如此之博大以至于我们倍感说清楚它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微笑     
一位作家说过,每个人的力量都需要来自于他母亲的爱,而这种爱的力量就是母亲的微笑。小学四年级前,我的学习一直很好,身体也健康,母亲的脸上整天都挂著满足与幸福的微笑,我也  相似文献   

8.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9.
母亲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经到了四十岁。我是母亲生下来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活下来的四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那个年代的农村,一家六口人当中,有四个娃娃要吃要喝,家里面只有一个半劳力--我的母亲身体一直有残疾,只能算是半个劳力--我的家,在那每个劳动日的日值只有五毛钱的日子里,生活起来,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0.
杨沫谢世前十天已经不能说话,她的小儿子马波(老鬼)从美国赶回来,几乎天天守在母亲身边;杨沫去世时,是马波替母亲穿的衣服,抱着她不再有体温的身体,深情地在母亲脸上吻了一下又一下……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抱母亲》写"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感觉到母亲是那样轻。由此回想起母亲用弱小的身体挑起家庭全部生活重担的往事,心里难过而愧疚。全文以对话展开,在"身轻"与"担重"的相互比较中,在"过去"与"现在"的前后  相似文献   

12.
一、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二、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去郊区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三、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回来,晚上糊了挣点零钱补贴家用。男孩半夜醒来说,妈,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四、高考那年,…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谎言     
母亲节那天,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母亲的八个谎言。儿时,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  相似文献   

14.
《散步》,借生活小事叙写家庭关系,于朴实中见真情,于平凡中现深情,意蕴丰厚,耐人寻味。一、人伦美德的凸显一家四口三代人出去散步。散步前,母亲本不愿去,在"我"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听从了——她知道散步对身体的好处,理解儿子的一番心意。听话的行为,说明母亲像"老小  相似文献   

15.
儿时,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  相似文献   

16.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17.
——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母亲爱得深沉。母亲1925年出生于一个叫做枣树店的小镇,母亲一生生了四个儿女并养育成人。母亲是1998年离开我们的,直到今天,已经50岁的我还是刻骨铭心地想念着我的母亲,想念母亲在时的那个老家。  相似文献   

18.
(一)在我们忙着打理行囊的时候,时钟就敲响了,置身于其中是怎样一种焦虑与迷茫,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大四的学生能感受了。在远离故土的一个城市读书与生活四年,不管这四年中有过多少惊奇、忧伤与激情,当这种惯性运动了四年的姿势要止住时,难免要出于定律,身体前倾或者心脏紧张一阵的。一个被母亲放下的熟睡的婴儿往往会哭上两声,不见得他知道什么,只是他感觉到了不同于母亲怀抱的气息。我常常在众人熟睡的午后漫无目的地穿梭于校园的角角落落,记忆不见得要深刻才感人,我只想寻找一种气息以证明我们尚且在一起。这大概就是等待的味道,等待一个没…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家长》2006,(Z1)
1.儿时,男孩儿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拨给孩子们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儿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的休息时间去城郊农村的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增加营养。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常以类型化的方式出现:一是身体写作;二是对女性主体性历史的虚构;三是对神圣母亲形象的解构;四是对姐妹情谊的建构。对这些主题进行辨析,发现误区,阐明意义,有利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更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