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应萍 《教育探索》2011,(4):104-106
作为教师类型的智慧型的教师,它所隐含的理念和内在根据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靠智慧去统率和处理知识信息,必须用智慧来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智慧不但被赋予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职责,而且也担负着创新与应用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育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知识权威的核心代表,教师智慧经历着时代的历练。本文从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历史演变中教师智慧的发展,阐述教师智慧从道德之路到智慧之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同时阐述了教师智慧的内涵、教育价值的取向,以及教师智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智慧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当然,智慧和知识是紧密相连的,但智慧毕竟有别于知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教师也必须以高智慧应对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才能完成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郭晓琴 《孩子天地》2016,(6):257-258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的教师要懂得怎样爱学生;智慧型教师是学习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智慧型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第一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智慧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深入把握其基本特征既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从教学方式看,教师重视启发与诱导,教学手段具有激发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智慧生成主要是在知识经验积累中经历直觉感悟的过程,因而具有顿悟性;从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看,智慧课堂教学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哲学智慧是思想的浓缩和升华。不少学生缺少对哲学智慧的感受,认为哲学智慧对自己的心智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宏大的哲学教材话语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的智慧孱弱难以触及学生灵魂,量化考评体系将“育分”凌驾于育人之上。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身学识,同时注重将哲学知识教学向学生生活方式转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炼,变结果教学为体验与探究过程的致知教育。  相似文献   

8.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当今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缺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习惯工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采取如下措施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境: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实践,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淡化教育改革及科研的功利性,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正>智慧,是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由智力与知识、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审美与评价等多方面因素所构成。如此,教师掌握了上述能力与方法培养的途径,就掌握了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懂得尊重、严格要求、富有耐心、卓有智慧、方法灵活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檀晓天老师的智慧在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在扭转一名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无比的智慧。教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的人,更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成长的智慧,关于自身成长、学生成长、人类成长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仅需要用此成长的智慧去创造智慧的教育。它的生命力和归宿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广阔的天地——这就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幸福地发展成长。我对“教师的智慧”有五问,愿与大家切磋。第一问:什么是智慧?《现代汉语词典》说,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如此,是否可以说,教师的智慧,就是教师辨析判断、发…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幼儿教师能够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与健康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实践性、生成性、反思性、主体性、缄默性、传递性等特征。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对其专业成长意义重大,其生成的主要途径包括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实践、理解、反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学智慧是教学智慧研究新的生长点,其实质是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转化以使学生更好学习的能力,体现为教学设计智谋和现场调适机智两种形态。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学信念和写作教学文章是教师学科教学智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话,让教育实践智慧不再缄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常常以教育实践智慧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实践智慧往往以缄默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教师个体身上.如果给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提供更多的对话机会,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的教育智慧可以部分表达并成为新教师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使教育实践智慧成为教师间可以共享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智慧的人。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优劣;铸造智慧型人才,须要大批有智慧的教师,并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教学智慧,使学习主体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由能力提升成智慧。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是:重视实践缄默知识、重视教学反思、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种志研究与教师智慧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研究是教师生成智慧的源泉,而人种志研究在帮助教师生成智慧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它所强调的整体性视角,所奉行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所推崇的反思精神和反思技术,都对教师智慧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借助人种志研究来提升智慧,需要了解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并在学校教育的真实场景中做人种志研究,以及尝试运用人种志研究的一些要求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外界及自身种种奥秘的探寻、体察和省悟,是通过“知识”、“智慧”与“直觉”三条不同层面的管道进行的。这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三种基本模式。它们品位参差,质地有别;但各得其所,各显其能。知识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即可掌握,但它或会因为过时而遭淘汰;智慧却不会过时也无法通过学习来“移植”,只可自我生存。“知识”必须有“智慧”参与运作,才会产生力量。因此,“知识就是力量”的提法有失偏颇。“直觉”分“先验直觉”和“经验直觉”两种,是一种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认知管道。它把悟性发挥到极致,在知识与智慧难以企及的幽冥之域延伸着人类的视界,跳过了逻辑的引领而直奔事物的本质与主题。如今,大量的知识废料和信息垃圾正窒息着我们的灵感智慧,消解着我们的直觉能力,给人类的认知领域造成了严重污染。在错杂的岔路与纷乱的迷雾中,我们需高擎慧灯,审慎前行。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什么是教师教育智慧,分析了研究性教学与教师教育智慧的关系,指出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教育智慧,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是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有效途径。认为研究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学识,更需具有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做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即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识成智”的现代意义在于化知识为能力和德性。哲学与人的能力和德性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哲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坚持哲学教学中“转识成智”,就要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受教育者反思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境界。这就对哲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哲学教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实践智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教学活动的复杂多变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智慧因其具有动态生成、不可言说、独一无二等主要特征,与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有着密切关系,但又完全不同。在教学中,它通常外显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知识.它具有非公共性、非批判性和鲜明的层次性等特点.教师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默然的认识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默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是一个延拓教师开放的心灵,恢复教师认知的敏锐,扩展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智慧生成过程.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需要尊重默会知识,唤醒沉睡的教育热情;体验默会知识,坚守人类理性的价值;实践默会知识,实现两种知识的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