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能输出和人才培养平台,具有促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技特派员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其培养人才目标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提升高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科技服务平台存在服务能力、机制保障、建设方面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平台为实现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科技服务与行业发展同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相对比较薄弱,致使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实质的改善。实践教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对指导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核心力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教育在树立和倡导能力教育本位观的同时,应非常注重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的内化与创新。文章重新审视了当今形势下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特征,基于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视角,提出了"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宽厚的知识、良好的智力、活跃的思维、健康的心理和厚积薄发贡献过程,并对"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研究较少、令人困惑而又亟需解决的课题.《高职校园文化引论》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新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保障和主要的实现途径。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存在主要问题,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群体的科技素养提升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目前高职生拥有一定的科技知识面,拥有一定的科技方法,初步具备科技精神,但科技知识较为欠缺,科技方法掌握不足,科技价值观过于现实化。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措施是造成高职生科技素养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科研训练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高职生科技素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其职业导向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实验(实训)室作为承担实验、实训项目的重要载体,在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热门的物联网技术,针对高职院校规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物联网实验室管理平台,该平台理念先进,功能齐全,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借鉴、总结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学校、社会、信息平台三方形成信息对流环路为基础的"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人才培养动态机制、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考核与监控体系等实施路径,能较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吴兴富 《职教论坛》2012,(27):20-24,28
江苏省8所高职院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这为促进江苏地方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建设江苏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的校际网络资源平台、校际校长对话平台、校际中层交流平台、校际教师互聘平台、校际学生实践平台、校际专业共建平台、校际校园文化平台、校际暑期学校平台、校际科技创新平台,寻求高职教育的有效组织和运作模式,对提升江苏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引入企业理念的意义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企业理念为实现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引入企业理念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引入企业理念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朱小峰 《考试周刊》2011,(13):17-19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为了摆脱"低水平的高就业率"的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借助教学改革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本文结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研究了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构建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开设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调整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不断需求,以皖西学院“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科技平台”为依托,有机地将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构建了以“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创新实验”3个实践教育模块为主体的4年不断线应用型本科实践教育新模式.通过采取开放式教学、教学—科研企业相结合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校内外各种实践教育资源,将学生实践教育内容直接和科学前沿的最新课题研究及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使省级科技平台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为校内外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实践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技术催生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工科背景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目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师资联动、建立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多渠道的综合实践培养路径,实现企业需求和课程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相融合、创新创业项目与技术服务相融合的“四元融合”,为当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在进行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如何与行业、企业培训对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目前成人高职教育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富士康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入手,阐述高职成人教育依托高职专业优势、发挥职业培训职能,校政行企共同推进,创新培训途径等方面实现高职成人教育与行业、企业培训的真正对接。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途径。加强对高职实践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深化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