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内部保证)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外部保证)组成了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提出了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组织、资源、过程和程序等质量体系四个要素构筑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点即设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建设一支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起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体系和实现教学活动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化;强化现行教学评估的质量内涵、启动专业评估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缺失;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政策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根据社会背景及高等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现状,可从"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构建外部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以院校为主体,发挥市场化引导、政府指导作用;修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管理法规制度;多方筹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设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专项资金"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办学的.为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及其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建立以社会评价制度为主导的质量保障体系。特色质量观是建立高职社会评价制度的内在根据.社会评价在质量保障中的特殊作用是其客观要求。国外质量保障的经验是其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角度,提出了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五个不可忽视:不可忽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最终裁定权、不可忽视教育质量评价的市场标准、不可忽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评估制度的责任、不可忽视高职院校新一轮的竞争是就业领域的竞争、不可忽视当前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薄弱。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和重点基础上,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建立质量监控"四体系"等方面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迎接评估,促进建设 1.要充分认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质量监控体系为中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迎接评估,促进建设 1.要充分认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质量监控体系为中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正确质量观,并结合实际,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教学质量保障问题,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目标,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高职教育缺乏教育系统化、师资不够专业化、实践活动不足、活动形式单一、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瓶颈问题制约创业教育开展,对此必须采取融入专业教育、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以利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适应市场需要,并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是一个紧迫的现实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总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使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理想模型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三大主体构成的外在质量保障体系和以学校自身为核心的内在质量保障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2.
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与监控的做法主要有:一方面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使高职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通过控制拨款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立法、拨款资助,建立或扶持一个相对独立、自治的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标准、要求、计划,组织和培训专家对学校、专业和课程进行外部评估,以控制办学规模和调控办学方向,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构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扶持独立的评估机构,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出台政策措施,强制和鼓励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关注持续升温,高职教育质量保障成为重要话题。学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伴随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着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对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寻求内在创新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主要面临着理念保障、输入保障、过程保障和输出保障四个层面的困境。因此,从这四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建设,表现在完善的法律法规、教育模式先进、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体系,表现在培养目标层次分明、定位准确,专业设置合理、实用,灵活的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健全,表现在技能培养途径多样化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结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优势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趋势。为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产教融合合力不够、驱动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等产教融合机制结合政府服务、行业指导等方式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采用更加贴近产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向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现代产业学院实施路径,创新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理。教学对接企业、人才对接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质量保障体系是政府、学校和社会评价组织为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信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工作等建立的结构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当前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着法律法规规章保障不力、学校现代治理能力不强、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完善国家制度政策、建构学校内部保障体系、发展独立专业评估机构、实施专项督导等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创业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生存能力的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共同实施。从学校来讲,要改革培养模式,全方位渗透创业教育。要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提高课程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过程方法"是建立现代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它可以改变高职课程质量保障的落后观念与实践,使高职课程质量保障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职业教育人员跨境流动合作模式、职业教育配合企业"走出去"鲁班工坊模式、职业教育中外校校合作办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境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模式等主要模式。应当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要素跨国流动体制机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信息共享机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质量保障机制以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拓展和延伸。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构建“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