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2.
广播属于一种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体。现代广播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早已把与大众的沟通性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与听众的  相似文献   

3.
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出现与发展轨迹总是一个传媒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也许要向上追溯几十年时间,但其真正成为一种为众人所关注、并且能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电视节目形态则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我国,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至今,谈话节目已渗透于时政、体育、文艺等各类节目中,各级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一批谈话栏目,如河南电视台的《周末沙龙》,湖南电视台的《有话好说》,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等等。谈话节目令人瞩目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谈话节目所凸现的人文关…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舶来品,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数量已近200个。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极其真实的节目形式,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在引进、吸收、创作的过程中延续了谈话节目本身的优势,也存在不少问题,体现在媒体市场上就是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景琦 《今传媒》2011,19(1):81-82
"娱乐谈话节目"是台湾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一种类型,是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态。本文从电视传播角度客观介绍了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的现状,分析总结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各层面所发挥的作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叙述,对于读者与观众科学认识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其中一些经典之作被受众所熟悉和喜爱,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但同时,谈话节目也成为招致非议最多、令观众失望最多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谈话节目热”也渐趋冷却,反思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谈话场”营造的问题。任何一档谈话节目.总是由主持人、嘉宾、话题,三个方面构成的,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是怎样对“谈话场”产生影响的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君  吴明华 《新闻前哨》2006,(12):65-66
“谈话”是人类最普通的信息传播以及交流方式。人类现有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结合的形式。谈话节目起源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的TONIGHT(1954年推出)看成是第一档谈话类节目。经过50年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的主力军,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节目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闻信息类、综艺类、人际关系、心理分析和日常生活类,以及为特殊群体专门设置的谈话类节目等。其中反映私人问题和非常规人际关系的娱乐性节目。是当今美国数量最大的谈话类节目,名的有OPRAH WINFRE,DAVID LETTERMAN和JENNY JONES等等。  相似文献   

8.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谈话模式,是在现场传播三方——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交流中形成的一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是整档节目的主心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决定了谈话节目思想碰撞的效果。本文结合中美一些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对比性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一度成为我国电视节目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之一。本文对《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的节目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中国谈话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吴玉兰 《新闻界》2001,(5):65-66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TALK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口头言谈是谈话节目的呈现形态,对设定论题的诚恳探讨以及探讨中思想的交流与争锋是节目的基本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  相似文献   

11.
自加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一度成为我国电视节目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之一.本文对<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的节目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中国谈话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某种节目的样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显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社会机体的运作基础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互动形成的人际传播。人类现有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者结合的理想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3.
张迎 《视听界》2006,(1):104-105
在访谈节目中,知识性节目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要做好知识性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驾驭意识很重要。一是体现在角色的定位上。知识性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多是某一领域内公认的学者、专家。他们的话在节目中是有说服力和信服力的,所以做这类节目时:1.主持人要甘当“配角”。主持人千万不  相似文献   

14.
创新电视谈话节目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怡淼 《传媒观察》2005,(10):47-48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和嘉宾或现场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它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开播掀起了收视狂潮,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它不但不断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时代风气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正如美国新闻学者吉妮·斯科特博士所说的那样:“电视和广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新权威。它们像是城镇议事厅或社区集会场所,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和原子化的地球村中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我们可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我们可能也根本不想认识他们;我们也许害怕街上的陌生人,怕他们是潜在的罪犯。但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谈话节目却是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央视推出多当谈话节目之后,地方台纷纷效仿设立谈话节目,这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观众觉得每个节目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是主持人对嘉宾的夸奖与钦佩,总是讲一些嘉宾愿意说而同时也是嘉宾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节目沿着嘉宾的思路走,而不是主持人来引导嘉宾去满足观众欲知的需求和交流的愿望,结果,观众看完以后会有一种“做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吴筠 《新闻传播》2012,(3):226-227
"倾听"是电视谈话节目内心的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倾听"的态度便决定了节目日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有倾听,节目才有灵魂;而倾听没有捷径,在每一档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优秀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一起"倾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将结合电视谈话节目的实际制作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中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苗阳 《新闻爱好者》2011,(5):120-121
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并非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谈话节目的继承和发展。节目仍以演播室为固定谈话场所,由主持人协调双方或多方交流,每一期围绕一个话题,由嘉宾参与共同完成传播活动,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双重属性。通常谈话节目对某一话题不限定其谈话角度,往往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各个侧面,完成对某一问题较全面的认识,如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学角度、  相似文献   

19.
李春萍 《记者摇篮》2007,(10):36-37
谈话类节目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节目样式。从传播目的上看,它可以分为新闻性和娱乐性两种。一方面,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  相似文献   

20.
谈话节目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中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广泛出现于各个频率,频道之中,但完全以谈话节目形态来确立频道特征的尚未有所闻,故而,天津电台情感谈话专业频道的设立无疑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这种开创性不仅在于整个频道完全以互动性热线谈话为主要节目形态,更在于将谈话的内容聚焦于情感话题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