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声波可以被人耳听到,叫做可听声波,简称声波;当频率高于20000赫兹时,人耳就听不到了,这种波称为超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接收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时,人耳也听不到,这种波称为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水母能感到次声波。  相似文献   

2.
魔鬼的声波     
大家知道,所谓声波,是物体振动而发出的波,它能通过人的听觉而产生某种印象或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声波都能被入耳感觉。人耳仅能感觉到频率在20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波。高于2万赫兹和低于20赫兹的声波都是人耳感觉不到的,前者我们称其为超声,后者称为次声。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种波不携带能量,这可能吗?引力波携带能量吗?如果你敲一下鼓,一个扰动就产生了,鼓面开始振动,它会引起空气的振动并在空气中传播出去,这样声波就诞生了。因此,声波就是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振动。很显然这种振动携带着能量,而且你越是用力地敲鼓,产生的声波能量就越高。下面,我们来考虑另一种不同的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物质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     
使我们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声波,是一种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源的振动,使得同它紧挨着的一部分媒质,受到了周朝性的挤压;这一部分媒质又按照振动本身的周期性的变化过程,把挤压力传递给最邻近的一层媒质;这样,轮流交替的波密和波疏,就传遍了媒质所占据的全部空间(图1)。每一声波都具有一个说明自己的特性的物理量,这就是在一秒钟以内波密和波疏流交替的次数,这个量就叫做频率。频率不同的声音,我们听起来就有高低的差异。最低的声音,如鼓和大  相似文献   

5.
次声与超声     
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人的听觉器官无法接收的声音范围。与声波相比,次声波比普通声音振动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超声波具有更好的指向型,在传播中的能甓损耗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正在不断发现和掌握它们的规律和特性,并用来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江灿  王银凤 《科学中国人》2009,(10):110-113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脑电波,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悠扬悦耳的钢琴声,低沉纤柔的二胡声,清脆婉转的笛子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声音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噪声和污水、废气一起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污染环境的三大公害。物体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一般叫声波,声波的能流密度叫声强。如果声波的声强太大,或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是噪声了。因此要减少噪声的污染,首先得尽量防止振动,减少它产生的声强。为此,材料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哑巴”金属,即能防振和减振的金属。  相似文献   

8.
我们周围f自勺j世界,不仅“风声、丽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且k小到我1f『I]眼睛置不见的分子和!原子,大到惊心魂魄l的水.山爆发惑铺天’盖I地一的央海-惊涛,甚哩至宇宙中的c星佛零无‘时誊f毫在振动砷。有振动,。就存在“呐喊”;有物:质存在j呐喊就会传播鼎来Io。在地球上各式各—羊的’呐喊声中,有我们熟悉的声波,也葡超出我们昕觉范围的次声波和超声波,这些声演时刻-激。薪在我了门’周围。;组成,了此起彼祀基的喧闹海洋11声漉组成的诲洋同样博犬深邃、,充满黼}。现_在就曲我们一道去喧·闹I的声,波海洋音㈣奇吧。!  相似文献   

9.
边坡地形振动放大与衰减效应是岩质边坡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台阶模型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波,研究岩质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动力响应特征及地形效应的产生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台阶地形质点振动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高程放大效应,且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振动频率紧密相关。由于地形作用的影响,台阶坡脚对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竖直方向振动速度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更加显著;不同频率振动波激励下,岩体表面质点竖直方向振动速度较早出现放大现象,且放大系数随高程、频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特征。频率增强了振动波的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10.
秦岭 《百科知识》2004,(11):19-19
说话是最平常的事,我们知道,说话的时候人的声带振动造成了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这才能被耳朵听到。其实,声波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水里传播。而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其大约为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四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为了探测“海底声道”,科学家们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相似文献   

11.
拒绝地震     
《共振的魔力》一文中提到,由于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振动频率相同,植物可以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由此说明若一个物体与一种波的振动频率相同,物体就会吸收这种波。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共振来消除地震对我们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正>当弹性介质中某处物质粒子离开平衡位置时,这个粒子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同时又引起周围粒子的振动,这样形成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弹性波”。“‘弹性波’研究很早就有了,我们现在研究它,是为了把它应用到工程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钱征华说。打个比方,在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时,  相似文献   

13.
噪声可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从街头喇叭的声响到飞机低飞时的巨大轰鸣,已成为一大环境污染。人们跟噪声作斗争也时日已久。物理学家说,物体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振动能量以压力波的形式,沿着传播方向,交替地压缩和扩展空气分子,当其振动频率在20~20000赫兹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在处理噪声上有二种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吸进氦气球里的氦气后,你的声音会变得很滑稽。这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说话时,声带会以特定频率彼此振动。这是声音的基本频率,听起来只是简单的嗡嗡声。当声波抵达声道后,它会弹来弹去并且彼此干涉,进而产生各种频率。因此,尽管你的声音始于单一频率,它最终会变成多种频率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5.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2):6-8
耳朵是我们接收声波、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我们的耳朵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外耳,中耳与内耳。我们运用耳朵的这三部分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进来后,到达中耳,使你的耳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中耳里三块听小骨传播到内耳,一个蜗牛形的器官;内耳产生神经脉冲,并发送到人的大脑,于是,大脑便能识别这种声音。除了听觉之外,耳朵也部分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体位感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9)
通过介绍次声波在管道中传播的特点、压电原理、小波包降噪法来分析声发射采集管道泄漏信号的原理,并进行了断铅实验,传感器采集了5个位置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分析这些次声波信号验证次声波在管道中具有的受环境影响小、信号损耗低、信号误报率低等良好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是利用声波的振动来感知世界的。如大象、水母等是根据灾害天气发生前传来的次声波,判断暴风雨将来临;蝙蝠、海洋中的鲸,则依靠捕捉自己发出的高频回声,来确定猎物或障碍物的位置;南极大陆漫长的冬夜还未褪尽时,回归的雌企鹅已开始根据叫声,从千万个模样差不多的雄企鹅中,找出自己的郎君。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一个地震发生后,人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它发生的位置和大小,这也是指导随后救灾行动的重要数据。大地剧烈地颤动,颤动的原因就是地震波,它不仅带来巨大的破坏,也带来了地震的信息。我们用地震仪记录下来地震波的样式,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就能知道地震的位置和大小。地震波有好几种类型,分别为P波、S波和面波,分别有不同的速度。其中P波最快,S波次之,面波最慢。地震可以同时激发P波和S波,但由于二者速度不同,到达某一个地震台的时间也就不同,P波先到达,而S波后到达。P波和S波在地壳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广大汽车驾驶者对“测速枪”恐怕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测速仪器,正式名称叫做“多普勒测速雷达”,而手持式的外型极像一只手枪!要说这种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先从“雷达”讲起。“测速枪”就是一台“雷达”我们知道,水波或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就会反射回来,对着峭壁大声呼唤,就会听到回声,科学家根据这个现象,发明了利用声波测量距离的仪器——“声纳”。因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已知的(大约每秒340米),可以利用测量声波发射和返回的时间,根据距离=速度×时间的公式,完成测量一个未知的距离数值,十分方便快捷。雷达则是利用无线电波来…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来源鼓声震耳,琴声悠扬,这是由于鼓皮和琴弦的振动迫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起来,空气把振动送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振动是声音的来源。声速、频率和波长俗话说:“耳听八方。”这说明声音可以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介质不同,声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