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档案机构。法国档案工作体制与我国类似,国家档案局负责全国档案事务,中央设有国家档案馆,地方分别设有省级档案馆、地区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另有一些专业档案馆(如医院、商会以及公营企业档案馆),它们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档案网络。  相似文献   

2.
何京 《四川档案》2003,(4):38-39
档案机构法国档案工作体制与我国类似,国家档案局负责全国档案事务,中央设有国家档案馆,地方分别设有省级档案馆、地区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另有一些专业档案馆(如医院、商会以及公营企业档案馆),它们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档案馆网络。国家档案局:法国国家档案局成立时设在教育部下,后有一段时间归属内务部,1959年改属文化部领导,负责指导全国档案工作事务。但出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国防部和外交部档案不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法国档案局设如下机构:(1)档案最高委员会,负责审议、研究档案工作重大问题,协助起草有关规划、标准、办法等。(2)档案…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推行已经有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档案馆体系作为实体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管理可以实现档案馆的馆际交流。在网络档案信息共建过程中.将通过各档案部门间的协作,建立网上共享档案信息形式的“虚拟档案馆”,可实现网上档案信息体系的完整。本试就档案馆如何在信息时代实现馆际交流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在大力提倡和宣传资源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信息集聚等重大战略思路,各地党委、政府在体制、机制的改革方面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能,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的改革。笔者所在单位正好赶上新档案馆建设时期,所以联想到档案部门,是否可提倡“集聚大档案”,建设“大档案”。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国家都设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我国也早有这类机关.其发展的顺序,在我国先有保管档案机构,次有保管图书的机构,其后才有保管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机构.初起于官府,而私人继起.其收藏文书者曰府曰库,收藏图籍者日殿、阁、楼、堂,收藏古物者也称府库殿阁,或称苑称馆.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注:我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一个地方或者一定区域集中收藏史料的特定机构。既然是收藏史料,那么,作为收藏者或者保管者就得对所藏史料有所了解,这是起码的要求,就像博物馆收藏文物要懂得识“物”一样;既然是特定机构,那么,占据着“史料基地与各方面利用中心”之便,其本身也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我国的档案机构,保管与研究(史料)往往是集于一体的,所以,才会造就像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等那样的史学家。今天的情况或许有些不同,分工各有侧重,但本质并没有改变。前苏共中央档案馆就被现在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正上一节我们讲到了公民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节主要谈一谈在档案事业管理体系中有哪些法定的档案机构,它们又具有什么样的工作职责。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规定,我国档案机构包括: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  相似文献   

9.
我们习惯了纸质档案,也习惯了特殊载体档案,但对实物档案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实物属于博物馆收藏的范畴。苏州市档案馆本着“收集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的精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从苏州市政府接收形态多样的礼品实物档案284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类档案馆(室)收藏的档案的数量与质量都与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大国不相称,档案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面临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大调整和企业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改组,如果不加强档案收集工作,就有可能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自从 2 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全国各级各类综合性档案馆成立以来 ,在工作管理方式上 ,从中央到地方普遍都采用的是机关的工作管理方式。这种工作管理方式的弊病在档案馆成立初期以及档案工作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服务的年代 ,并未显现出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档案馆工作的宗旨由以前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变为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这种工作管理方式在档案馆工作管理上的弊端便充分暴露出来 ,并严重阻碍了档案馆事业的发展。笔者以为 ,档案馆采用这…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档案工作机构,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国的档案馆网已形成规模.在全国所有档案馆中已收藏了大量档案,它们从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历史事实.几十年档案工作的实践证明,保存这样一笔巨大的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是由档案馆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档案法律法规早有规定的。1983年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1987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档案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14.
郑鸥 《新上海档案》2005,(11):26-27
据史料研究,中国档案史自宋代建立架阁库开始,逐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的档案保管专门机构,实现了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从唐代的“史馆”发展到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说起来也挺孤陋寡闻的,我刚刚接触档案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兰台”是什么,只是在有关的档案报刊上看到过这两个字眼,感觉这应该和档案有关吧。后来搜索网络,才弄明白“兰台”是我国汉代修建的专门收藏朝廷中央档案典籍的处所,并设有兰台令史主管兰台的档案工作。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人员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自称为“兰台人”。这样看起来,自己也可算是个“兰台人”了。而今,自己和兰台相依相伴也快有十年了。  相似文献   

16.
机关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工作要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纯粹的“移交———接收”关系,使整个馆室体系真正联起来、活起来,建立起一个以档案馆为中心,以所属行政区域内档案室为外围的档案馆室网,形成一个广泛联系、互相协作、高效活络的档案(工作)信息收集、传递、开发利用的“蛛网体系”。档案馆和各机关都不具备构筑这种体系的天然职能。因为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机关档案机构只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所以促使馆、机关档案工作有序衔接的“催化剂”只能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关于档案馆编研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馆的编研工作价值自80年代初以来已经得到我国档案界的普遍认可和重视.从那时起,自中央到地方的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都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编研机构,做出了重要成绩和贡献.然而,经历十多年发展之后,时至今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却悄然如冰山之一角浮出海面:许许多多的档案馆纷纷撤除了编研机构,使之合并于档案馆内的保管、利用或征集机构.  相似文献   

18.
杨婵 《兰台世界》2005,(12):28-29
“公共档案馆”的提法最早来源于英国。1838年8月14日,英国依据新颁布的《公共档案法》设立一个中央档案机构,那就是公共档案馆。成立这一机构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考虑:随着国家机构的膨胀,文件数量激增,公共文件的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方面的需要。发展到现在,英国的公共档案馆已趋向成熟,它不仅成为收藏公共档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档案网站内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屹 《档案管理》2003,(6):21-22
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互联网络上建立的站点,是发布各类档案信息并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构成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自1999年以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我国的档案网站从无到有,在数量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因特网中,我国档案网站主要有如下类型:国家档案局网站;一些地方综合性档案馆建立的网站;若干大学档案馆的网站;一些专业档案馆的网站;一些档案刊物建立的网站;档案专业教育机构的网站;少数个人档案网站。据权威的官方统计,截止2002年底,开通的各级各类档案网站121个;预计到2005年底,再开通22个。除此之外,大量在局域网中发布的档案网站笔…  相似文献   

20.
“公共档案馆”的提法最早来源于英国。1838年8月14日,英国依据新颁布的《公共档案法》设立一个中央档案机构,那就是公共档案馆。成立这一机构一方面是出于实际的考虑:随着国家机构的膨胀,文件数量激增,公共文件的保存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是由于文化方面的需要。发展到现在,英国的公共档案馆已趋向成熟,它不仅成为收藏公共档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更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才刚起步。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顺利开馆,正式揭开了各省市建立“公共档案馆”的序幕。公共档案馆作为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