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傅湘洲 《上海集邮》2006,(12):36-37
(十)永宁加盖 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铸模凸版加盖,面值1元至1000元,全组共12种(表12)。永宁加盖的显特征为除第“86票外的其余11种加盖字较上海另外二家的字体略大,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2.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面值1角至10万元,全组共19种(表3,见43P),排版格式为四个五号楷体字列成方阵,中间下方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2),浇版加盖,其格式略似永宁加盖,“圆”字接近正方形,角数百值票的阿拉伯数字较永宁加盖稍小,“角”字中间的“土”部与左撇右竖相接(图13)。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上海集邮》2011,(10):44-45
香港布约翰第315次(2011.6.4-7)续 1948年5月未发行锦州机盖限东北贴用包裹印纸(图1),包括加盖于重庆中央版的50/500元、100/1000元、300/3000元3种,各有2种加盖式样,以及不见目录记载的加盖于北平中信版的50000/500000元,极罕见,林崧旧藏,底价10万元。  相似文献   

4.
傅湘洲 《上海集邮》2006,(11):43-44
六、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的分组、分类 (九)现代加盖上海现代书局以平版胶印加盖,面值5角、3元、50元,全组共6种(表11)。其中5角面值分用大小字两种不同印版加盖,大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5ram,“中”字中间一竖为直穿向下的长竖(图44a);小字印版的“中华民国邮政”六字总长11mm,“中”字中间一竖为仅到穿出“口”部即止的短竖(图44b)。  相似文献   

5.
(三)永宁加盖 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加盖,面值0.5分至100元,全组共29种(表4),其排版格式除036与大业加盖02相同,为方体字外,其余都以本厂特制的四个五号楷体字排成方阵,中间下方植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5),浇版印刷。略与三一加盖相似,但“圆”字呈狭长形;角数面值票的阿拉伯数值字体较大,“角”字腹中的“土”部与左撇、右竖都不连接(图16)。  相似文献   

6.
陈健 《上海集邮》2013,(12):41-43,F0002
美国切利斯通·2013.1.9-10 意大利在华客邮北京第一次加盖50分改作20分新轻贴,附有Raybaudi汪朽,1.4万元(美元,另加15%佣金,本节下同)。北京第二次加盖5里拉改作2元新轻贴上品(图1),存世仅15枚,附有Alberto Diccla证书,3.25万元。  相似文献   

7.
胡安宁 《收藏》2006,(11):137-137
票据为19&;#215;87厘米,顶端印制有“中国人民银行““支票”字样及其微记,右边有账号、支票编号,右上方的蓝色字戳下有不易发现的防伪标识。两张支票分别填写着“贰拾捌万叁千元”(图1)和“壹拾万零叁千元”(网2),在科目栏上加盖了“私营商业存款”6字,这是两张由支票直接转为商业存款的存款单。最突出的特点是加盖了两行醒目的蓝色长条字戳“捐献飞机大炮,打败美国强盗”,同时加盖了“捐献“和“注销”的红色字戳,说明这两张存单已经捐献给抗美援朝,不再兑付。这种把存款变为捐献的做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年抗美援朝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薛鹏 《上海集邮》2007,(3):45-45
冯永祥先生《中华南极第一片》(参见020733)披露我国首次南极考察时上海市邮政局曾交付捎带1万个花卉图邮资封在南极加盖长城站日戳,除赠送市邮协理事109个外,其余9000多个下落不明。笔最近经人介绍。从华南购得上述花卉图邮资封全套10种,邮资图销长城站1985年2月加日的1号戳,为黑色首日戳,空白处盖有红色的“中国南极考察队登陆纪念”章(1984.12.30)和“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纪念”章(1985.2.20),封背盖有上海85支局的到达戳,戳号有1、5、35等。以上戳记都是手工加盖,由此也可证实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JF4南极实寄封盖用的是仿制戳(参见060541)。[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健 《上海集邮》2011,(12):39-41
香港皇朝第2次·2011.8.5-8.6 综合拍卖部分珍品不多。宋字加盖中华民国1元倒盖旧票(图1),销广东广州1912.06.17日戳,背面有美国邮商李文斯顿签署保真,存世仅10枚,旧票,估价14-16万元(港币,成交另加15%佣金.仅列估价为未拍出)。  相似文献   

10.
张健 《上海集邮》2009,(1):41-42
在“文革”中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1968年,邮政总局与上海市邮政局都不约而同地发行了加盖“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普9型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下称“‘敬祝’片”)。现存上海“敬祝”片(图1)的最早使用日期明显早于总局“敬祝”片。因此,目前集邮界普遍认为:上海“敬祝”片加盖在前,总局“敬祝”片是受其影响后加盖的,  相似文献   

11.
陈健 《上海集邮》2011,(2):43-45
台湾蟠龙第43次通讯·2010.7.25 小龙加盖大字(北海票)3全四方连盖销1897.5.8北海海关日戳(图1),原胶轻贴,存世仅4件,底价130万元(台币,另加10%买方佣金,仅列底价为未成交)。  相似文献   

12.
张正安 《上海集邮》2008,(10):45-45
笔者藏品中有一件民国时期上海本埠封,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上海龙华航空站寄上海土地局,为公函封(图1),贴孙中山像加盖国币500元票一枚,销三格式点线151戳,上格为“龙华航邮站”(右读),中格日期为民国“卅六年十月八日”。1947年7月1日起国内平信邮资不分本外埠均为500元。  相似文献   

13.
周作为 《收藏》2006,(9):100-100
这是一枚英国乔治五世头像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半便士邮票(图1),原票幅25&;#215;20毫米,于1991年集得,因其粘在一枚未加盖的同一邮票(图2)后而,当时未发现。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成都龙泉驿邮司门口,一老头儿的邮册上见有一种加盖票,共33枚,颇为新奇,便全数买下。其中:用“建军22周年”70元区票加盖的有20枚,用“邮政总局成立100周年”100元民国票加盖的有13枚,都有单枚和竖双连两种(见图1)。购票时问老头,加盖的是什么字?老头不知道。购到后请教了一些资深的集邮者,也说没见过。  相似文献   

15.
陈健 《上海集邮》2009,(9):44-45
1944.5.7日占区的江苏浒浦口寄上海封,贴的却是当时国统区发行、本应在湖南及广东使用的纽约版加盖改作4角票8枚,以符合3元的挂号邮资,不知是误贴还是有意为之,而邮局给予通用,2.8万元(港币,另加15%佣金,仅列估价为未拍出,本节下同)。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五号楷体字分左右直行排成“改作邮票”,“金圆××圆”及下端横行方体阿拉伯字数值制成电铸版加盖于伦敦版包裹印纸(图51),全组共3种(表1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贴1997-16《黄山》小全张首日封,1997年10月20日从浙江嘉兴寄上海。因内有汇票,故将邮件保价600元,收取1%的保价资费6元;邮件重96克,快件费达10元。合计与小全张面值相符。邮件正面由嘉兴市新塍支局加贴快件挂号标签,加盖“快件”和“保价、重量96克、保价金额(大写)陆佰元”三格式副戳,重量和金额均为手写。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6,(5):2-2
本刊讯 苏黎世公司假港岛Ritz Carlton店海景厅举行的春季邮品拍卖会于3月18日落槌。总成交额高达港币2千余万元(包括佣金,下同)。其中中国早期邮票成交价引人注目,如清代邮票中大龙一分银、三分银整张无齿试版样票(不带圈)分别以437000元、368000元成交;曾在1996年贝克曼伉俪藏集拍卖时出现的大龙全套条纹纸无齿样票(带上边纸)以575000元成交;而存世仅见的阔边大龙三分银六方连新票则以299000元成交。菲籍华人戴招荣珍藏中的万寿初版加盖大字长距12分银暂作10分新票以632000元高价成交。  相似文献   

19.
(十一)三—加盖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铸模凸版及平版胶印加盖,面值2元至5000元,全组共17种(表13),其中~#110票未及发行。全组邮票的分类如下:94 2元,加盖于大东平版50元,原票分A、B二型ⅠA型原票(图32a,参见061034) (1)12.5度全孔式梳式齿(2)12.5度中心阻断式梳式齿(3)13度线式齿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第10期45页湖北付家煌文《不规范的“欠资”封》,对“欠资15分,但加盖‘应收0.30元’欠资戳”提出疑义。按照邮政规定:“对未付足资费的,应盖销邮票,并在邮件封面加盖‘欠资’戳记,批明应收款额(按所欠资费加倍计算),发投递局处理。”因此邮局处理是符合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