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云县改革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以后教育出现五个变化灌云县教育出现的五个变化是: 一、各级党政部门把教育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一名副书记、副县长分管教育。县政府有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乡、镇有教育管委会。县、乡(镇)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去年县府拨款60万元资助实现“一无两有”,今年又拨专款为县中建教学楼。全县中小学校舍普遍有了改观。三、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开始有提高。长期存在的教师“入党难”开始得到解决,到五月份,新发展112名教师入党。公办教师和国家机关干部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160名中教六级、小教四级以上教师办理了家属  相似文献   

2.
密山县是个“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农业县。全县共有二十个乡、镇,人口三十二万。现有村级以上学校二百七十所,下伸小学网点八十三处,在校学生近七万名。教职工四千五百多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使全县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一九八二年实现了校园绿化、美化,受到了地区的嘉奖,一九八三年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一无两有”,荣获全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一九八四年实现了校舍砖瓦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郴县是国家教委确定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之一。几年来,郴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农村教育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者的目标,实行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形成了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以中级职业技术教育为骨干、以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地的“三教”统筹、互相沟通的教育网络。目前,全县中小学85%的校舍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40%乡(镇)开始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每个乡(镇)都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县有67%的农户主受到培训。  相似文献   

4.
去年六月,我县被定为全省教育改革的大改试点县之一。我们在中央改革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一是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革了领导管理体制,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二是有领导、有步骤地推广钟庄乡所实行的“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用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的经验,改革和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三是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全县已办4所农职业中学,并有6所普中附设了农职业班,初步改变了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四是按乡、镇建立文教党总支,按教学片建立党支部,加强农村学校的党的领导。改革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全县小学教  相似文献   

5.
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中小学集资办学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一年来,全县城乡共集资5,019,779元,其中农村集资3,871,519元,县城集资612,260元,县财政拨款536,000元(不在正常教育事业费内)。全县中小学共修建校舍62,145平方米,添置课桌凳7075套,添置教学仪器、办公用具一万多件,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在集资办学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依靠县党政领导,解决各级干部对智力投资的认识问题。为了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了解各级学校办学条件的现状,以便用事实来教育各级干部,提高、  相似文献   

6.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全县总人口33万,面积2947平方公里,是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婺源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1年实现校园六配套,1995年通过省级“两基”验收,1999年代表江西省通过国家扫盲验收。婺源县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和杂费为辅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乡(镇)财政拨款主要用于解决公办教师工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用于解决民师、代课教师工资以及校舍…  相似文献   

7.
郁南县地处粤西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郁南教育乘改革的东风,坚持依法治教,坚持教育改革,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的办学积极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实现学校“一无两有”、“排危”、“普九”到“改薄”和基本实现“教者有其居”,打了一个又一个战役,在摸爬滚打中迎难而上。先后投入近4亿元进行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我县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了校舍楼房化,全县安装了11个教育电视接收台,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了“两机一幕”,全部中学配备了计算机,“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铅厂乡是崇义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一个试点乡。近年来,这里综合开发利用搞得好,全乡7800多人,8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24万多元,乡办企业年利润24万元,人均收入366.7元,在赣州地区算是“上中农”。学校的办学条件也相应得到了一些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村小学近几年都盖了新教室、宿舍,全乡实现了“一无两有”。  相似文献   

9.
铜山县铜山县,现有八百一十七所学校,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二名教职工。虽然八三年全县中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但是当时教师的住房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据教育部门调查,八三年底,全县住校教师住房面积不足五万平方米,比需要数尚差四万余平方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调查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方法。县政府拟定了《关于三级集资建教师宿舍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建教师住房的办法、标准和要求等。为了尽快落实文件精神,书记、县长又主持召开了有县、乡、校负责人参加的集资办学会议,具体地组织、发动、部署集资建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充满活力的学校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九七九年以来,江苏省建湖县钟庄乡大胆改革现行学校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简称“三制”),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改革农村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使钟庄乡的教育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全乡教育质量从过去的全县下游  相似文献   

11.
望城,希望之城。这是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望城时的赞誉和嘱托。72万望城人民深深懂得,希望之城的希望在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的振兴。为了跨世纪的希望,望城县提出了追求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全面启动了一系列奠基工程。从“一无两有六化”到“四大工程”早在80年代初期,望城县扎扎实实抓学校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全部实现“一无、两有、六化”,即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木质课桌椅,窗户玻璃化,墙面白化,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美化。这在十多年前的农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86—1996年,全县新…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对全县小学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过去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极需加以改革。一是“官办教育”,统得过死,挫伤了农村干部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县同样出现了农业翻番、经济起飞的好势头,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富而思教,关心教育,对改善办学条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县实现“一无两有”,改善办学条件的工作进展比较缓慢。从中央八○年八十四号文件下发,到八二年十二月两年  相似文献   

13.
《江苏教育》2008,(13):38-39
1979年以来,江苏省建湖县钟庄乡大胆改革现行学校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校长选任责任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简称“三制”),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改革农村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使钟庄乡的教育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全乡教育质量从过去的全县下游水平而跃居全县上游,1984-198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教育先进单位,1986年“三制”改革获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奖,1987年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基础教育先进乡”。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海原县委、政府决定:在今明两年内通过“八种”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最近,海原县委、政府决定,在今明两年内,要通过“八种”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实现中小学校“一无两有”.集资的“八种”渠道是:①争取国家多补助一些;②县财政多挤一点(今年打算地方财政拿出30—40万元);③县各部门集一点;④各乡筹一点(已决定乡财政超收的40%用于教育);⑤行政村的公共积累全部用于教育;⑥号召个人捐一点;⑦宗教事业费主要用于教育;⑧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挣一点.做到今年基本解决一类危房,并添置课桌凳3000套.针对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经常丢失东西的情况,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今年内通过群众义务出工,彻底解决围墙与校门问题.决定  相似文献   

15.
略阳县认真兑现民办教师工资 略阳县委、县政府针对一部分乡(镇)拖欠民办教师民助部分工资的问题,根据省地有关指示精神,及时从监察、文教、财政部门抽调40多名干部组成八个检查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学校进行检查。据检查统计,全县有34个乡(镇)拖欠236名民办教师民助部分工资10.5万元。对此,县委、县政府  相似文献   

16.
<正> 克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全县农村成人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农民中专为龙头,系统办学(县农机校、县林业学校、县乡镇企业学校)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学体系。截至目前,全县乡镇办学面100%,村办学面为100%。全县17个乡镇农校,其中15个乡镇农校达到省教委规定的实体校标准;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达到“十有”要求的有121所,占全县村总校的53%。有15  相似文献   

17.
忻城县 ,地处桂中山区。  改革开放后 ,忻城县的经济有了飞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忻城县委、县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 ,要彻底改变忻城的落后面貌 ,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努力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从 1998年开始 ,忻城县委、县政府把全县 13个乡 (镇 )全部纳入“工程”项目建设规划 ,多方筹集资金 ,其中有中央专款、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县乡财政配套资金和非财政筹措配套资金。到目前为止 ,忻城县在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 ,总投资已达 2 6 18 5万元 ,建设学校 88所 ,其中迁建学校 1所 ,改扩…  相似文献   

18.
沙洲县文教局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自79年以来,县、乡、村三级共向普教事业投资(累计)741.5万元。83年,沙洲县被省厅列为首批实现“一无两有”的县。全县中心小学和城镇小学全部更新了校舍,其中15所已不留旧校舍的痕迹;27所完中新建了教学楼或宿舍楼;52所初中和全县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19.
铜鼓县棋坪乡地处湘赣边界,是老区特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很差,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1983年以来,棋坪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尊师爱生和集资办学,全面实现“一无两有”,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四  相似文献   

20.
泾阳地处三秦腹地,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辖4乡12镇,229个行政村,人口50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232所,教职工5056人,学生89334人。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建设西部强县和小康泾阳的战略目标出发,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支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陕西省两基工作先进县”、“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陕西省特殊教育先进县”、“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等称号,被誉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