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谬逻辑是《阿Q正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分析了这些荒谬逻辑的由来和用意以及作者的创作动因。在《阿Q正传》中,荒廖体现着真实,荒谬中包含着机智和幽默,荒谬中透视出深刻和沉重。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复旦大学面试时,一道“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的题目争议颇大.今年,考官似乎仍然对《西游记》感兴趣,一位同学就被考官问道《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  相似文献   

3.
公理法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方法,而“四人邦”却荒谬地否定它,鼓吹所谓“一把大锉”的方法,这对我国教育、科技事业造成很大破坏。为了彻底肃清“四人邦”的流毒,促进教育、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必须批判他们对公理法的荒谬否定,批判他们所谓“一把大锉”的方法。否定公理法、鼓吹“大锉法”的谬论首先出自《为创办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而奋斗》一  相似文献   

4.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34):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张玉庭 《现代语文》2004,(10):20-20
假如有两本书,一本名叫《麦迪逊县的桥》,一本名叫《廊桥遗梦》,让读者任选一本看,人们准会选后者,为什么?因为后者意味深长:“桥”乃人间一景,“梦”可折射心情,如此有情有景,意蕴深长,凭什么不看?而前者则平平淡淡,一览无余,想必也乏味得很。其实,《麦迪逊县的桥》就是眼下正  相似文献   

6.
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6月13日,一则《高校自主招生频现"烧脑"考题自主选拔在考查啥》的新闻如彗星撞地球般闯入我的视线: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梁祝为何要化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狮吼功"?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这篇在电脑中沉寂许久的文章——《让学生学会"自圆其说"》。一、生活需要"自圆其说"实际上,早在2012年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就给出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10.
从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到荒谬的身份定位的困惑、再到反抗荒谬及渴望解脱,是《此镇无贼》和《天下无贼》中"贼"的思想演变逻辑和行动展现形式。荒谬是两部作品故事情节推进与演绎、人物命运起伏与跌宕、生命意义回归与升华等层面的哲理轴心。另外,"胎儿"也是蕴含着荒谬性寓意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正>何谓"荒诞"?《简明牛津词典》(1965年版)对其解释如下:"荒诞:1.(音乐)不和谐。2.不合乎理性或不恰当;现代用法中指明显有悖情理,因而可笑,愚蠢。"如果看过关于二战或者一战的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战马》等,会感到荒谬就是一种可笑的无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战马》中的一句台词给人印象深刻:"马的天性是跑,逃跑到没有危险的地方,而人(或者说人引发的战争)却要它们冲向危险。它不是一匹马,人把它变成了怪兽。"战争使人不断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理解马克思所有解读模式的关键异质点,而"两种逻辑"的并存和"双重语境"的交织是贯穿于《手稿》的一条红线,也是把握其整个哲学精神的一把钥匙。为更进一步理解《手稿》的逻辑作用和"复调语境"的具体呈现,复原青年马克思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复杂的、真实的认识图景,文章在对《手稿》的文本进行仔细分析基础上,对这两条逻辑线索和矛盾话语的表达途径与存在形式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严冰  吴杨  刘哲 《中文自修》2012,(Z1):101-102
关于"2012"的各种荒谬猜测和末世预言,在历史事实和科学真理面前正在消弭于人们的理性和智慧。"什么?世界末日改成4006了,原先不是说2012吗?"一位网友听到梵蒂冈档案室研究员近期最新公布的研究后说。这也是末日猜想的"最新进展"。根据这份"研究",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的半月形窗户上刻着地球毁灭的密  相似文献   

14.
"荒谬"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很深刻的历史渊源,而加缪则将"荒谬"这一概念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以加缪哲学中的"荒谬"与"救赎"为主线,探讨处在荒谬之中的孤独个体何以能够实现自身的救赎,我们会发现加缪不仅将西方传统中非理性的荒谬感上升到了哲学概念的高度,而且他的"荒谬"不同于虚无主义,因为他虽然入于荒谬,却又能出于救赎。加缪对于人性尊严的认可以及对于光明的追求才是其哲学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1942年)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性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本文主要是针对加缪的《局外人》进行论述,同时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6.
用二元对立结构解析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剧本《卡里古拉》中的生与死的二元对立结构,从而揭示加缪笔下的"荒谬"本质。阐释荒谬的本质是非理性在人与世界之间的显现。生与死对立存在的前提下,个体与社会秩序的对立及其所导致的个人理性与世界非理性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雨王亨德森》体现了加缪哲学的"荒谬——个人反抗——集体反抗——和谐"的整体脉络,主人公亨德森所体验的异化感、死亡意象、荒谬处境、反抗和对和谐的渴求表征了加缪哲学思想中的"荒谬"概念,其"异化——寻求——回归"的人生路是现代人荒谬处境的极好映射。亨德森在焦虑和质疑中踏上了反抗荒谬的漫漫征程,努力在荒谬的世界上探寻和创造存在的意义,并在困境中寻求一条融于现实但又保持着个人存在的道路是作者索尔.贝娄对加缪"荒谬"存在的极好解读。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后期,乡试同考官主要从州县官中选用,对于这种临时性的职务,清人称之为"调帘"。"帘"成了贡院的别称,其和贡院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帘"之所以能在清中后期逐渐具有历史影响力,也和同考官的择取人群固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试以贡院和乡试同考官的发展为线索,解析"调帘"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正《大裂》是胡迁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了《倾泻直下》、《漫长的闭眼》、《荒路》、《猎狗人》等作品。它们不惮以"故事内叙述者"的第一人称深度扎入叙事层,以干净利落的笔触蘸着暗色调的反讽,精准地测量着世界的荒谬和荒芜,写出了"当代青年"的生存样态——一群在社会边缘的缝隙里游弋不定的"卢瑟"如何生、如何爱、如何寻找、如何死去,而最终,这一切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场徒劳。我没有看过《大象席地而坐》  相似文献   

20.
"虚""实"范畴在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如果从"虚"与"实"的角度分析《显学》篇,可见儒学之"虚"对比法学之"实"是全篇一个重要的行文逻辑;如果从精神与实际、时空两方面来论述,则《显学》篇全文还暗含着理论之"虚"与实际之"实"的行文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