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探究能力是一个人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探究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不只是对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更是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能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引发认识冲…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实践能力、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想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相似文献   

4.
赵莉 《考试周刊》2014,(95):23-24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劳技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6.
戚永芹 《考试周刊》2011,(72):190-190
对学生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进而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探究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创设情境的关键。探究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交融,教师应在立足学生原有经验、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动机。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充足、和谐的探索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愿意探索、乐于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探究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创设情境的关键.探究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交融,教师应在立足学生原有经验、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动机.  相似文献   

10.
探究活动.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整理与交流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就是小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提问、乐于动手操作,这一时期是激发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杨春旺 《考试周刊》2011,(21):53-54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外部动力。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诱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而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从而获得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探究动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教师,所需要的是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谢浩瀚 《科学课》2009,(6):40-41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从而获得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探究动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教师,所需要的是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现代教学》2014,(11):41-42
探究课是围绕问题的探究,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需要在情境中激发和发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不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问题情境创设不恰当"现象比较普遍。实践证明,缺乏问题情境的课会影响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探究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倡导先创设问题情境,再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17.
发现和探索是学生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呼唤有效探究活动,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顺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与本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究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刘智 《山东教育》2005,(3):82-82
探究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探究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