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认为道德所反映的现实利益关系是多维的,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三维关系。作者认为除了强调道德反映人与人社会的关系,还应当重视其它两种关系,确立社会主人的“人——自然”道德理论和生命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对目前我国道德现状的评估怎样评价道德现状,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见智见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点,一个是“爬坡论”,另一个则是“滑坡论”。“爬坡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存在同一性。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等价交换属性,有利于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关系,有利于促进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虚”向“实”,由“假”向“真”,由封闭向开放,由依赖向独立自主转变,因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在“爬坡”。“滑坡论”则认为,如今假的东西太多了,而这些假…  相似文献   

3.
“义利”之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等方面内容的变迁,人们不断赋予“义”、“利”以新的时代的内涵。但义利关系始终是道德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因之道德所调节的^与人之间,个^与集体、社会之间,总是离不开利益关系,人们所奋斗的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并且,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来看,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各种社会道德体系在原则上相区别的最显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们常把义与利并提;  相似文献   

4.
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行为的泛滥,可以称之为“假患”。假患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和多方面的。我们看待“假患”不能仅有道德的义愤,而要有一种社会的、历史的眼光。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对“假患”表示强烈义惯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产生“假患”的种种原因,还就如何有效地开展打假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道德可以被视为约束社会个体行为 ,养成优秀人才 ,凝聚群体力量 ,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国家形象与安全的“规范”。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伦理思想和伦理思想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情感、风格、情操等。道德又是一种社会力量 ,是对人们言行的善恶、美丑、荣辱的评价标准。它是一定经济关系特别是一定利益关系的反映 ,同时又以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形式 ,对一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产生反作用。道德主要是通过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道德 ,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人伦”。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以“仁”为核心 ,提出了“爱人”、“爱亲”、“忠恕”、“礼让”、“信义”等道德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奖励的内涵与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奖励是指对善者予以荣誉或物质的鼓励和奖赏。道德奖励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人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协调的需要;道德的精髓是“德得相通、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的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科学。但是我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在另一个星球上,而是在地球上,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复杂关系的世界上,不可能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就表现为人的品质、行为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也就是道德问题,其中包括“科学道德”问题。恩格斯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科学道德”就是科技界的职业道德。胡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生活实践中,不存在“道德虚空”和“道德无涉”的教育,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而且牵涉到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因此,中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现实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往往以构建至善至美的道德体系为目标,试图通过对人思想与行为的控制而改造人性,希望依靠道德信条的宣传与教育的灌输来弥补人性的不完美,事实上这直接造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道德理想主义的泛滥,导致了学校德育实然层面上的“灾变”。学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辐射源,为了维护其主流价值地位,所…  相似文献   

12.
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调整的需要。所谓利益关系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规定人们应获得哪些利益,承担哪些义务。公正就是为一定的道德体系所认可的对社会成员之权利和义务的恰当分配。[1]公正不仅是个人优良品性的代表,更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人解释“伦理”,是指人们的道德原理。《荀子·臣道篇》说:“伦以为理”。“伦”释“类”或“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子、朋友的关系等等。每种关系就是一伦,每一伦的行为准则称作“常”或“理”;所谓“常”、“理”就是正常的不可改变的道理。研究“伦理”或“伦常”问题,就是研究人们相互关系及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简单地说是道德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以往社会所遗传的“基因”。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同样也是在带着我们民族所遗留下的种种“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思想、传统道德、传统伦理观念、传统民族习俗和民族心理等,在现实生活中就象一个无形的影子在追随着人们生活的脚步。那么传统思想,尤其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行为关系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的离与合,便成为我们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的道德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的道德理念是指法律所致力追求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下,扬善避恶,调谐人的利益关系,并最终求得现实条件下的正义价值的实现。法律的道德理念有三个层面:“扬善避恶”是外在于法律的最高道德理念;“和谐”是内在于法律的上限道德理念,正义是内在于法律的必须追求的道德理念。正义在法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四种,即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契约正义和程序正义。三层理念相互联系,逐次递进。  相似文献   

16.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利益” ,并不是作为实体范畴的“利益” ,而是作为经济关系范畴的“利益”。利益不只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确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个人道德得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家哈马斯说:“生活世界就是创造性活动的场所。”校内外生活是由学生构成的日常生活世界,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但也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不能只在学生面前呈现好人好事,宣传真、善、美,而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多假、丑、恶现象。正如罗杰斯所说:“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负责的人,我们就必须愿意让他们直面生活,面对难题。”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道德体验,并在体验中发展道德,才能形成完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致力于德育生活化的探索实践,让德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人是在现实生活世界或社会关系中从事生存实践活动的主体,即“具体的人”。以这种人学观为依据对作为德育理论基础的三个重大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道德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人学的理解成为德育转型时期我们理清头绪,明确工作目标的关键,而坚持“以人为本”正是落实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在德育中基础地位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状况展开述评,认为:就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而言,“代价论”没能辩证地看待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滑坡论”与“爬坡论”的分歧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伦理向度的认识不同,“道德失范说”则在逻辑上隐含着对道德规范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的探讨的可能;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而言,“滑坡论”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开来,“爬坡论”则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公民概念是现代伦理的支柱之一;就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而言,“外灌”和“内引”两种观点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现代社会应详细审视公正原则和功利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给经济伦理原则与其他社会伦理原则以合理定位;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道德原则而言,应当使个体性的利益追求与社会普遍利益追求相一致,倡导一种市场集体主义;就目前所面临的伦理新课题而言,应重视对道义原则即人道主义原则和公正原则,经济、政治、伦理三种制度制衡原则,以及多元主体和多元价值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