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转型使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群体的就业优势不再,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大学生本应服务于国民经济却出现了"知识失业"的现象.本文将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探索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学生知识失业现象日益严重。基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生知识失业造成的障碍,为缓解大学生知识失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愿性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或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由于各种历史的制度的原因,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分成体制性市场分割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自愿性失业问题,应更多地完善市场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流动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减少自愿性失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市场分割情况.劳动力替换成本过高是造成内外部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知识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自愿性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其实是一种理性选择。解决自愿性失业问题,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对大学生失业进行了分类,指出当代大学生失业主要属于结构性失业。进而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梳理、分析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际经验看,当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通常会出现“知识失业”现象。“知识失业”的原因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总量增加、市场需求减少、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解决“知识失业”,应从改善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就业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失业问题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和失业状况最终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不能将大学生失业简单地归罪于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选择性失业、占据性失业、政策性失业、眼界狭窄性失业、消极就业性失业等多种类型,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应有针对性,应创新思路,拓展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9.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是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但实现途径主要不在于宣传教育,而在于打破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出现的经济学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职业搜寻理论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制度环境,努力构建合理的劳动力市场间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发布体系;构建大学生失业的政府保障模式,落实财政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文科建设面临就业难问题,随着扩招和"双选"就业机制的深入,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随之而来的就是知识失业现象。在实现大众化教育以后,文科生就业形势与理工科相比要严重得多,知识失业现象也比较明显。有必要通过构筑文科专业壁垒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文科大学生的教育质量。文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对高深专门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2.
章羽  钱锋  戴玉蓉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44-146,151
东南大学是国内少数较早对文科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校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东南大学的文科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文科专业开设了大学数学课程。文章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从文科数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讨了文科专业开设数学课程的必要性,文科专业与数学课程的关系,以及文科数学课程开设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红河学院文科理论课程的考核方法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从其现行的多种考核方式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红河学院文科理论课程考核方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大学生特别是文科师范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分析了我国文科师范类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几个原因,并根据这些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加强文科师范类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第二专业学习以及培育新的就业理念是有效脱摆文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ch are important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experience set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important instructional stimuli are discussed and described. The affect that each has upon the experience and behavior of liberal arts college students is examined. Many of these yet ellusive changes in students are considered important learning outcomes to the liberal arts academy. Much of the literature is condensed into a tentative list of constructs which comprises part of the instructional theory of field experience education. They are translated into concrete actions that a liberal arts academician can take. These steps will enhance and complete his or her delivery of the subject matter at hand by putting students in touch with the reality of it.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作搜寻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应用中的不断完善,为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方法。在借鉴和应用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分析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索渠道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uses fixed-effects panel data techniques to estimate the elasticity of community college enrollment demand relative to local unemployment rat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munity college enrollment demand is counter-cyclical to changes in the labor market, as enrollments rise during periods of weak economic conditions. Using national data for the years 1990 through 2009, we find that a one percentage-point change in unemployment is associated with 1.1–3.3 % increases in enrollment demand. We disaggregate the analysis by total full-time and part-time enrollment, concluding that high levels of unemployment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demand for full-time attendance. Additionally, enrollments are slightly more responsive to unemployment in metropolitan (rather than micropolitan) areas. Informed by enrollment demand theory, our analysis provides an update to the “unemployment elasticity” literature and could aid in current enrollment plan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efforts to educate students on the margin between college and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