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桴佳  董锋 《文教资料》2010,(12):31-33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史里,象征词语不断发源、演变、流传,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元素,不同的历史时期象征词语出现的形式、频率、内涵意义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去研究它们的演变情况和规律。本文分别对某些物质文化类象征词语进行历时分类,并总结它们在各个朝代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历史的文化现象只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语言的相对稳定性与传承性往往使某些逝去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在相应的词语(或文字)中,方言词语尤其如此.广东是客家民系的大本营,客家民系拥有悠久的历史与饶有特色的民俗民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历史文化现象今已不复存在,但客家方言中的某些词语今天仍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民风的可靠见证,这无疑是语言地域文化研究的一条新路.文章拟用具体例证对广东客家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作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禁忌语指语言中粗鲁词语或辱骂词语,它的主要来源是关于性器官、性行为、生理排泄、某些动物名称、超自然物,以及来自某些教会的一些词语。虽然从社会道德角度来看,禁忌语应该不用或者少用,但因为禁忌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我们还是应该对其有所了解。本文从禁忌语的由来、受限制的历史等方面对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词语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对词语的理解,并进而影响着对语言的学习。对词语文化内涵的不了解必定会阻碍英语的学习。因历史变迁、社会背景、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很大。弄清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对学习英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艳青 《文教资料》2011,(27):20-23
目前国内的对外汉语词典主要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该类词典侧重于对汉语词语用法的注解,对汉语词语尤其是汉语文化词语的文化意义关注不足.不能满足非母语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目的。《NTC中国文化关键词词典》在汉语文化词语收词和释义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为国内对外汉语文化词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通常,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内在关系。自社会语言学兴起之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词语中的反映,重点研究在构词、词义、词序、代词、诅咒语等方面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产生性别歧视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宗教等原因,探究性别歧视现象目前所发生的变化,提出减少词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建议。目的是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语中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词语是学生阅读、习作、口语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词语教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对某些词语的意思很难准确地理解,进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而高年级的词语教学应该是通过关键词的理解与学习,而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词汇在发展中不断增添了许多文化信息,这种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本文初步阐释颜色词语、植物词语、动物词语在汉语中的特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文化负载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又是文化的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都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由于英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出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结果导致各自的词语中负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其中英汉文化词语的差异最容易干扰对英语的正确理解。通过对比分析英汉文化负载词语形成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掌握英汉文化负载词语,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语言中的真实涵义,提高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英汉数字词语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词语在英语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学描绘中的使用不单纯是为了表达数量和语法概念,更主要的是利用它们的文化内涵来表达某些人生哲理,寄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英汉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揭示英汉民族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汉语新词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翻译这些时尚新词语是翻译界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分析了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社会本身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研究近十几年来产生的新词语,能够发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些新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词并被广泛使用。而国际交往的增多使得汉语新词的英译成为摆在众多译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文章重点讨论了汉语新词的主要来源分类,分析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现状与不足,以及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与英译方法以期提高汉英翻译水平,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禁忌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涉及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尽管各民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在禁忌语的运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禁忌语产生于迷信观念和封建礼教,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也将成为时代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孙一能 《培训与研究》2007,24(3):30-31,35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而发展,新时期字母词大量涌入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现代汉语中的字母词确实也表现出简便快捷、直接直观等语用价值。但是,字母词的迅速增多,对中文渗透作用的日渐加大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英语的词汇也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年都涌现出大量的新词。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因此,现代英语中的新词大多简洁明快,而拼缀法(Blending)则成为新词中重要的构词方式之一。本文结合现代英语新拼缀词的主要构成方式,对其发展前景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声喻,也称为拟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拟声词,日语和汉语中也存有大量的拟声词。由于日中两国的文字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日、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在句法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方面对日、汉拟声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声音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为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奴”族新词语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有些人被各种压力、欲望所折磨、控制,人们戏称其为新时代的奴隶。语言系统迅速捕捉这一现象。通过激活古词语“奴”“被控制、被束缚”之义形成“奴”族新词语。从词义泛化、辞格造词和文化心理三方面对“奴”族词语进行探讨分析。可揭示其流行原因,规范其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二语词汇习得中包括文化词习得。文章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访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文化词习得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习得的总体状况欠佳;第二,习得最好的文化词多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要么课本中专门学习过,要么是在其来源国有广泛传播,习得最差的是历史词语和一些带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的词语:第三.来自儒家文化圈的留学生与来自非儒家文化圈的留学生在文化词习得上差异十分显著。据此,文章建议要加强中高级汉语教学中文化词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并要区分不同文化词的习得难度,对不同文化圈留学生提出不同的习得目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蕴涵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特征。在汉英文化中,文化动物词汇很多,而动物词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由此探讨两种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对探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