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2.
胡珺 《成才之路》2012,(27):87-88
正一次征文活动中,我让学生们将写好的习作发到我的QQ邮箱,结果发现班上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有QQ号,便让班长策划组建了一个班级QQ群。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穿梭其间如鱼得水,我不禁感叹:新时代的孩子真是与网络世界齐步走、共成长。在阅读习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少新鲜的词句,例如"我木有去听课,那些童鞋讲的神马?""究竟是洗具还是杯具?"……我便在QQ群里问他们那些词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发出后,很快回复了好多"偷笑"的图标和文字:"哈哈,老师,你out啦!"我赶紧回了个"害羞"的图  相似文献   

3.
陈苕 《辅导员》2013,(6):48
"虽然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课文读完,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有了这种毅力,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呢?同学们,让我们把祝贺的掌声送给小明同学。"——这是我几年前在一所学校听课时所见到的一幕。当时.老师布置全班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并迅速安静了下来。最后,教室里就只剩下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没停下来。显然.这是一个语言存在障碍甚至有可能是智力欠发达的学生,别的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个别同学甚至有些按捺不住了.我不禁替这位老师拧  相似文献   

4.
正小坤是我们班一名"特别"的学生。有一次我出去听课,还没到家,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气愤地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您看看,这哪行啊!他一回家就跟我说,一个孩子把他推倒并打了一顿,还说就看他不顺眼才打他……把孩子放在这种环境里我一点都不放心……"跟我哭诉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下午不在学校,只能先安抚家长,并答应第二天进行调查。谁知,第二天我刚到班里,还没开问,就有孩子找到我,跟我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我了解了大致情况:原来,课上小坤一直在  相似文献   

5.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 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 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  相似文献   

6.
过程描述: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学,村落多、散,家访时,如果让我一个人挨家挨户地找,没三天三夜根本完不了事。于是,我想让一个男学生带路就行了(一般男孩认识的同学家比较多),却发现现在的孩子跟我们以前的孩子不一样,父母因为是独养子女管得比较严,好多学生只认识附近同学的家,稍远一点的都摇摇头说不认识。于是我挑了四五个孩子,让他们第二天八点在校门口集中。没料到孩子们“先斩后奏”,不到七点半就有八个人聚集在校门口了。本想拒绝他们,可转念一想,有时碰到不会讲话的男家长气氛挺闷的,有了这群孩子,也好……而且我也完全理解孩子们对访问同学的热情。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相似文献   

7.
家住北京某区文化馆附近,经常看到文化馆举办各类培训班的广告:奥数、英语、书法、绘画、钢琴、舞蹈、计算机……哪一个都挺重要,有不少家长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分成几半,好让他把所有的班都学了。我认识一位家长,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就给孩子在文化馆报了一个舞蹈班、一个绘画班,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报了一个剑桥英语班。每周末孩子在文化馆上完两门课后,又要急匆匆地往二外赶,就跟演员赶场似的,真忙。后来,我自己的孩子也上学了,这才知道在学校里,这样的班也一个都不少,只是它不叫培训班,而叫文化艺术课或兴趣班、特长班,而且打的是素…  相似文献   

8.
陈苕 《辅导员》2013,(4):48-48
<正>"虽然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课文读完,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有了这种毅力,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呢?同学们,让我们把祝贺的掌声送给小明同学。"——这是我几年前在一所学校听课时所见到的一幕。当时.老师布置全班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并迅速安静了下来。最后,教室里就只剩下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没停下来。显然.这是一个语言存在障碍甚至有可能是智力欠发达的学生,别的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个别同学甚至有些按捺不住了.我不禁替这位老师拧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9月1日,在大连市科技兴市示范区——高新技术园区,在风景如画的海滨胜地——小平岛,一所美丽的学校盛装启幕,这就是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办学,以"创中西文化相融合的诗韵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办诗韵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为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诗韵"的学生,即: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富有良知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饱含激情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鸟儿有了翅膀,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因此,我也向往——我有一双翅膀。我有一双翅膀,我要把她送给善良,让她飞向所有人的身上,使世界各地成为爱的海洋。我有一双翅膀,我要把她送给和平,让全球每一个角落,告别硝烟、痛苦、颠沛流离,充满欢歌笑语。我有一双翅膀,我要把她送给诚实,让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不再尔虞我诈,人人争当诚信好公民。我有一双翅膀,我要……我的翅膀,载着我,飞向远方……(指导老师徐丽)[教师点评]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朴实,情感美好真挚。全诗仅五节,但是,每一节都是孩子真情的流露,是发自内心的呼声,是美好心愿的写…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让学生都拥有这样的心态,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不二法门。三年半前,如如由长沙市的一所普通小学转入我班。她要么经常上课无故发笑,要么呆呆地看着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赏识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蹲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我在工作中、课堂上,增强“三种意识”——尊重意识、常识意识、经营意识,践行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我很幸运,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在我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地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尊重和善待。在184班,就遇到了让我束手无策的障碍——靖阳(化名)。靖阳是班级里一个十分"活泼"的孩子。圆圆的脑袋转动起来灵活得像个拨浪鼓,只是每次转动的时候,总是忘了朝黑板所在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还记得一位老师布置一篇《我第一次……》的作文,有80%的同学写了做饭——这可能不奇怪,其中又有80%的同学做了大米饭——也有可能,其中又有80%的同学把米饭做"糊了",并且都还吃得很香——怎么这样巧?由此可见,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胡编乱造更是普遍。动辄"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拾票子、让位子……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解决作文诸多问题的探索,而随笔化写作无疑是治疗虚假作文的一剂良方。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15.
怎么样啊     
时常在学校听课,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居然是"怎么样啊"。近期遇到的一个例子是在一所小学听课,整堂课教师几乎每一句话都出现了一个"怎么样啊"。以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为例,教师复述故事《出卖时间的孩子》的主要情节,短短80多秒的时间里,竟然出现了整整20个"怎么样啊",平均4秒出现1个"怎么样啊",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完整地、顺畅地表达出来的。如上叙述或许还难以让人有直观的印象,兹摘录  相似文献   

16.
《华章》2008,(2)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小班化学校,每个班级只有20多个孩子。如何发挥小班的优势,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体现出"精致教育"的特色,是我一直以来思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哈罗德·伯尔曼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法学教授,他授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给学生们讲授法律类型及其适用范围时,打比方道:一个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别动它!"——这是财产法,合法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孩子说"你答应过我的,不要反悔!"——这是合同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一个孩子说"他先打我的,他应该道歉和罚站!"——这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每一条都提到了学生两个字: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是多彩的。课堂的多彩源自学生的精彩。精彩的课堂需要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千方百计地寻找每一个机会赞扬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有一天,我去德国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听课。他们正在上地理课。黑板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没有国家的名字,而是印了和那个国家有关的动物、植物或者建筑物。老师让孩子们找出德国。每个孩子都举起了手,一个女孩子被请到黑板  相似文献   

20.
南原小区A栋     
我正在批改让学生们写的自由命题作文,看到了下面这几篇。这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三个孩子写的作文,每一篇读来都让人觉得非常好笑,却异乎寻常地贴切传神。所幸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的性格使得我不会写下"个个都是觉得别人家的花儿比自家的香啊"这样一本正经的评语,因此,这三篇作文,我每一篇都给了一个大大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