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即传统美德)教育尤其重要,它已成为中小学德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道德、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  相似文献   

2.
黄侃 《中国德育》2005,(3):79-79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沿续着许多优秀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29):111-112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全面地把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引入课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完成拓展与提高,更好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的意识和法治的思想,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思想政治境界。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孝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建设,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孝文化具有启蒙作用、基石作用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曲阜师范大学王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培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情感和民族仪礼的总和。中华美德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标...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学思想教育艰难和艰苦时期,区域文化传统和乡土优良美德,是地方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介体。以世界客都梅州的嘉应学院为例,客家千年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同根同源,客家美德继承、发扬、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客家民系聚居区的传统美德,是客都大学充分发掘和利用的宝贵资源。汲取客家优秀传统道德,以客家传统美德为生长点,整合并发扬光大,这是当前地方大学进行思想教育的独特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正确梳理、深刻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宝库的精神瑰宝,是新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道德基因。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道德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思想源泉。所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择善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可是在二者结合时不能随意和盲目,要注意把握,找寻一个合适度、一种互补的合力,才能  相似文献   

10.
全面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整体德育水平省教委副主任张茵一、进一步扩大共识.广泛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吉林教育》2005,(12):43-43
1.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通过教师的诚信表率,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运用当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优秀的道德遗产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内容,源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自人民群众伟大的道德实践,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追求;他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上具有极强优势,而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国优秀精神品质的体现,两者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对此,下面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端午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探究端午文化的道德价值,揭示端午文化的道德要求,包括端午就是端正人的思想行为、"嚼然泥而不滓"的道德志向、祈求民族团结的道德追求、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要加强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传统美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运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道德精华和优秀文化成果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使传统美德自身从传统到现实的转变,从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弘扬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张德水,徐素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因此,学校应把弘...  相似文献   

17.
中单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氏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症美德?“德”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道德思想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精神、情感和礼仪的总和。中华传统美德与高校德育有关的内容由内到外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大学生品德修养要以传统美德为红线,体现高校德育的民族性;以品德教育为主体,体现高校德育的时代性;以师德修养为前提,体现高校德育的典范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广泛影响、值得继承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传统道德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之魂,也是世界人类文明不可缺失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广泛影响、值得继承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传统道德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之魂,也是世界人类文明不可缺失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