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他年轻有为,临枰时常能弈出“仙招”,人送绰号“棋国仙童”。后来他索性改名为弈仙,再到后来便舍弃了制伞修伞的祖业,走上了旧时棋人以棋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应福建省农民体育协会邀请,笔者有幸率上海纺织棋队前往交流访问。虽然农民棋王郑乃东的大名已如雷贯耳,然而亲自见到他还是头一回。 他,身板结实,皮肤黝黑,神志坚毅,眉宇间透出一股咄咄逼人的神气。如果从外貌看,谁也不能相信他会是一个静对棋枰,运  相似文献   

3.
王华 《围棋天地》2008,(9):96-96
当年插队的农场,知青大多会下围棋。荷锄叱牛归来,我们总是灯下谈兵,枰上争霸。“兴尽计穷征战罢,松荫花影满棋枰。”日复一日,大家忘记了窗外的春花秋月,也忘记了广阔天地里的风霜雨雪。  相似文献   

4.
地雷传说1     
AI的出现,在棋枰之上颠覆了很多传统围棋时代曾被我们奉若经典的东西,也颠覆了顶尖高手在棋迷眼中至高无上的形象,几乎每一局棋,都会让人感慨今棋不古。其实,AI也让围棋江湖中的精粹消失不见,其中之一就包括“地雷”,因为AI就是围棋界最大的地雷。  相似文献   

5.
把复杂的棋走得简单,是因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把简单的棋走得复杂,是因为多看了常人没有发现的枰上风景与奥妙。  相似文献   

6.
关于拆棋     
惊闻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磷老先生驾鹤西去.正在枰前独自拆解棋局的我顿时呆住了,杨老是笔者最敬佩、最爱戴的象棋特级大师,他研习、提高技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拆棋(另一种形象的说法叫“熬棋骨”)。比如屏风马双炮过河这一大布局门类,他竟然数十年如一日地拆,最终达到疱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橘隐红尘③     
经过长久疲惫经营,司机介绍一个熟人来卖票。父亲让他代我随车,希冀能改变客车的经营状况。一心向棋的我自然求之不得。我游历了嘉州市周边的数个郊县。和光同尘,笑傲棋枰,我喜欢上了在陌生街头蹲着抽上一支烟的感觉。我喜欢在人来人往中静静看那飘飞在阳光中的微尘。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11,(9):80-81,108,109
“切断”的手筋 棋谚有云:棋逢断处生,某种意义上说来,围棋就是切断与连接的艺术,众多棋枰上精彩至极的篇章,其序幕就是这一“断”。  相似文献   

9.
木野狐     
《围棋天地》2010,(20):20-20
宋朱或《萍州可谈》卷二:“奕者多废事,不论贵贱嗜之,率皆失业。故人目棋枰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相似文献   

10.
棋悟人生     
我平生喜爱下棋,在楚河汉界对弈中获得了无尽欢乐和情趣。三十余年来此情不减,在繁忙的工作、众多的应酬之余,三两棋友清茶一盏,或厮杀于枰内,或论理于棋外,倒也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07,(2):25-25
12岁人段之后不久,少年林海峰就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场胜利,2006年,当他从第1300个胜局中抬起头来的时候,两鬓却已斑白。不经意间,这个厚重的身影已经在棋枰前端坐了半个多世纪。当年曾经先后和他恶斗的前辈、同辈和后辈们,有的已然作古,有的已然引退,有的已然泯然众人。可是,已过花甲之年的林先生却依然坚持在胜负的世界,而且成为了日本棋界前无古人的多胜王。  相似文献   

12.
大捷之后     
谢赫的父亲谢颐城: “要努力,你从事的是毕生的事业,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求道的精神。” 曹大元: “只要他能赢,我们围甲这边输了也值。我是从小看着谢赫长大的,外国媒体报道李昌镐一天研究棋的时间是8小时,但我看到的是他每天研究棋的时间还不止8小时。他现在住中国棋院里,由于平时研究棋太专注,连在棋院里走路也经常撞到人。当别人都知道他在想棋时,也就原谅了他的这种‘莽撞’。总之,我是接到了很多棋手向我的  相似文献   

13.
“河界三分宽,计谋万丈深”。这句棋谚,准确、集中、生动地表现了小小棋枰所迸发出对弈双方的智慧火花。每逢大赛,各地棋坛精英荟萃一堂,强手如林,在激烈的“碰撞”过程中,扣人心弦,璀璨多姿的局面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独特的风景     
短短四天,三盘对局,恰好也正符合国际棋坛通行的三番棋时间安排的惯例。只是.这一次并非两位高手纹枰对坐.而是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的厮杀。  相似文献   

15.
诘棋新作31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3,(12):86-87
围棋一家人 爸爸老了,我们却举家在外。他只能在网上指导孙子下棋,却不知出手轻重,让8子把5岁的孙子杀个大败,哭着说再也不愿和爷爷下棋了。为了给儿子壮胆,我撑足了棋份,反让爸爸8子,竟然取胜。儿子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他赢不了不厉害的爷爷却能赢厉害的爸爸。  相似文献   

16.
何谓枯棋     
刘志兵 《围棋天地》2006,(17):73-73
《围棋天地》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退休教授陈志行编出的程序逐步升级,1995年两获电脑围棋世界冠军,并打破挑战人脑的纪录……花甲之年新选择人生之路千差万别。中山大学化学系陈志行教授在花甲之年走上了电脑围棋之路。虽有点特殊,却不无渊源。才四五岁,长辈一下棋他就津津有味地来观战。爸爸给买了一副象棋,可就惹麻烦:这孩子老是嚷着要爸爸和他下。爸爸一恼火,把棋子都扔到马桶里了。在武斗频繁的日子里,他却积极地在揪枰上“文斗”。那时无用武之地的围棋教练齐曾矩和袁兆骥正好让他沾光学棋。当时的广东围棋新秀陈志刚也成为他的小老师。随着棋力的增长,他结合自己所喜爱的“数字游戏”,俨然形成了—种国棋定量理论。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岁末,接连丢掉大王、棋王两座城池的曹薰铉九段未事整饬又匆匆坐在棋枰前,与向他的最高位头衔冲击的新挑战者对垒。棋枰的对面坐着曹薰铉九段的爱徒、第一次迈进决赛场的13岁少年李昌镐二段。这是曹九段1988年依旧鼎盛时度过的流年岁月中最后一个小小烦恼。时值1988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成功举办第24届奥运会的汉城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可以说,在韩国的围棋史上,甚至是在围棋这一门高度积蕴了东方智慧的艺术绵延几千年一程一波发展的长河历史上,1988年12月24日这一天曹薰铉九段和李昌镐二段在棋盘上演…  相似文献   

19.
许银川赞     
“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句俗语,棋迷们几乎无人不晓,这是枰场的戒律,也是一种修养。然而,作为棋谜,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奉行“观棋不语非君子”。  相似文献   

20.
第三节 依势行棋当和则和 业余棋手在中局审局时,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而这种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并不是建立在枰面形势上的,而是根据以往交手的战绩上,或者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这种思路是要不得的,棋手的精力一定要集中枰面的局势,不要考虑过多棋外因素.当和则和,不要强变. 例局1 如图1,这是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象棋选拔赛上浙江赵鑫鑫与广东许银川之间的一盘实战中局.观枰可见,双方子力相等,属于对峙之势.临场黑方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形势判断后,双方成和,请看实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