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胡风与周扬有关典型理论的论争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典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树典型活动是一种很有中国新德治色彩的社会现象,是时代的写真和社会的缩影,不同时期的树典型活动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树典型活动与社会文化变迁相伴随,典型的类型、树典型的标准及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典型的类型更加丰富。树典型活动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与业务标准相对稳定,典型的知识标准、财富标准与生命标准则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树典型活动的观念更为科学,方法更为务实,手段更为丰富。树典型的效果受到冲击,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古典美学家中,别林斯基是一位最为自觉倡导典型理论的文艺批评家.“共性个性统一说”是别林斯基典型理论的核心观点.别林斯基把“典型性”、“特殊性”看成是典型创造的两个法则,而且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同时,别林斯基强调典型的时代社会内容、普通人的典型和典型与环境的关系.“类型说”在别林斯基典型理论中也留下深深的辙痕.  相似文献   

4.
典型是中国古代人物品评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尚典型”与“称典型”从两方面构建了“典型”人物与传统历史及现实未来的关系。唐以后人物品评中典型批评的盛行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遵礼守法及道德规范的高度重视,“典型”人物身上往往呈现出古风古韵。“典型”人物亦颇具老成之品性,以中正、七十“不逾矩”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物典型批评还往往与“清风”连用,“典型”人物无论从外形还是从骨髓里都透出清明的风貌,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传统诗文中还有不少将饮酒与“典型”联系起来的语句,形成了一个脱俗率性的“饮者典型”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5.
作对恩格斯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统一的原则,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认识。(1)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什么是典型环境?艺理论界有三种看法。(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科学地概括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4)恩格斯关于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统一的原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其中,典型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文章从典型的本质、典型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典型论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其中,对于典型理论的论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把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概括为两点,一是典型与个性的统一;二是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内在联系。据此,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也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学典型的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典型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常争论的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争论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即典型的共性不是一个阶级的阶级性所包括得了的,是超阶级的;在阶级社会里,典型的共性就是阶级性,或等于阶级性。前一种看法虽然是想解决典型的社会普遍性问题,但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后一种看法想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分析典型问题,却又没有看到典型与普遍  相似文献   

9.
岳靓 《华章》2007,(4):100-100
如果说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典的典型,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典的典型,那么,唐律便无疑是封建制法典的典型.《唐律疏义》对自首做了详细规定,与现今刑法中自首制度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与处罚原则上皆有所不同,本文一一对比之.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典型教育因直观性、代表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越来越成为弘扬正气、完善人格的重要工具,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极具必要性。利用典型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应注重选择、总结典型的标准和方法,一是树立典范,二是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和总结典型。同时,正确处理正面与反面、继承与创新、典型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典型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三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典型理论源于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经历了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典型理论的发展。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本范畴体现同一范畴各成员的共性;典型是基本层次范畴中最凸显、最清晰、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成员,是一种理想的认知模式。本文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典型理论加强和重视基本词汇和一词多义词的教学,重点讲授各类语法点的典型特征和与汉语有差异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典型教育效果弱化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先进典型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典型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目前高校典型教育效果出现了弱化倾向。高校开展典型教育必须做到真实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习典型本身与放大典型效应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何其芳当年提出典型“共名”说 ,实质是如何理解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问题。在典型问题探讨中 ,常常会牵涉到这个问题。实际上 ,典型之成为典型 ,并不是由于他的突出性格特点 ,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也不能抽象化为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见到的性格共性 ,必须把典型的典型性与典型的客观效果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欧洲典型理论是随着再现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发展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诞生之前,在欧洲典型理论发展史上竖立着三座里程碑:古希腊的典型理论、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理论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典型理论。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理论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从事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经历,自己在重大典型报道中有些想法和思考,现在愿和同志们一起研究探讨。一、关于典型经验总结问题1什么是典型典型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人和事,而这种人和事是有推广价值的,是可供人们学习和借鉴的人和事。我们通常理解的新闻报道和教育科研所需要的典型,这是一大类。典型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即文学艺术典型。这一类典型与新闻、教育典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可以虚构,而新闻、教育典型则不允许,它必须忠实地再现事实。总结典型经验,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我们搞典型经验的总结,搞典型经验的报告,是旨…  相似文献   

17.
绳拉船(或车)模型和小船渡河模型是运动的分解和合成中的典型模型.透彻分析与掌握这二类典型模型是理解运动的分解和合成的关键.下面就这二类典型模型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 论述典型问题的文章浩如烟海,可是典型依然是个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文章往往把典型从文学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研究。而典型恰恰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典型的历史就是文学的历史。我们知道,文学的存在方式与主要表现手段是形象,而文学典型恰恰是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9.
诗与画研究问题通过典型的画家和文学家的研究方能窥其端倪,凡高和海德格尔都是各自领域的典型代表,尽管凡高对托尔斯泰的解读以及海德格尔对凡高的解读可以认为是诗与画融合的典型个案,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普遍的规律。本文试图从艺术学的角度探讨诗与画融合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汉语干扰与英语习惯表达是长期以来困扰众多英语学习者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试从日常用语、典型词、典型修饰及典型文化四个方面对此作一粗浅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