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数学教育哲学和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数学教育哲学研究在研究对象逐步清晰和深化的同时,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更为关注其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而数学文化研究则在理论的层级化、关注其教育价值和功能以及学与教的改进与变革等方面不断深入.由此,后继研究可能需要研究者在"数学的教育哲学研究抑或数学教育的哲学研究"、"数学史抑或数学文化史"、"数学的教师培养抑或数学教师的培养"等方面作进一步思考或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向数据纵深推进,对于教育数据要素的见解提取与价值转化不仅是分析人员的工作范畴,而且开始依赖处在数据生成与应用现场的教育者、学习者。然而,这些用户在数据要素的认知解读及决策转化上还存在较大挑战。数据故事化为教育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与价值转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概述了数据故事化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重点刻画了数据故事化的设计参考模型,分析了数据故事化对于教育大数据价值转化的启示。研究认为,数据故事化是数据价值转化的深度设计逻辑,主张整合叙事要素、模型与方法,对抽象数据进行叙述化编排、情境化再植、策展性解释,通过拓展设计要素、厘清设计特征、关注设计事理等新给养,支持非数据专业用户对教育数据的深度认知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3.
关幼萌  杨可  任一明 《文教资料》2010,(16):161-163
随着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教育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价值、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来性别教育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小学教师再次在教育科研中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深远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理沦与实践也启示我们:“‘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完善自我’,是教师参与研究的现实和深刻的选择、也是目前对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的清晰表达。”进言之,能否在知识经济化中引领教育理解.能否在技术现代化中敞亮教育智慧,能否在理论前沿化中开拓教育生活,成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选择和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年文献检索,从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视角、生命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学校管理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几个方面对生命教育作了综述,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分层视角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学生主要来源于社会中下阶层家庭,作为他们向上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有着独特的价值。但在现实中,农村职业教育在实现教育公平中存在着在教育分流中被"次等化",教育支持中被"边缘化",教育结果评定中被"折扣化"等诸多问题与困境。鉴于此,提出强化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转变个体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我民族志是人类学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之一,摒弃了科学民族志主客对立的研究视角,以“自我”为中心来唤起研究者自身和读者等多个主体对生活世界、生命意义的反思,提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路径。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因被质疑过于主观而致其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唯有在承认自我民族志的局限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才能实现这一研究的价值最大化。以“自我”为主线剖析自我民族志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研究视角上,着眼于自我的多重性;研究内容上,关注自我的日常生活;研究路径上,以自我为方法和田野。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民族志对教育研究具有的启示意义:研究视角转向,纠文化研究之偏,回归教育原点;研究内容拓展,重教育个体之维,关注教育情感;研究目的凸显,书弱势群体之声,促进教育公平。本土研究者应正视自我民族志的适用范围,挖掘民族志多元研究范式的价值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之道,推动教育人类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编程教育多将重心放在训练儿童的编码操作技能,忽视了编程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偏离了儿童编程教育的本真之意,而探索创生多元化的编程教学方式以发展儿童编程思维才是儿童编程教育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编程发展历史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与教育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文章以建造主义为理论视角并以活动理论作为实践承接,结合具身化、游戏化、叙事化和协作化的活动实践原则,构建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教学模式;最后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示例,并辅以教学应用效果,说明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促进儿童计算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以期为儿童编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教育研究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校本教育研究的相关问题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视角,对校本教育研究的内涵与特征、开展校本教育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校本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说明在当前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