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网融合和各省网络整合的时代大潮冲击下,电视台在播出资源方面的垄断陛优势被逐步打破,视频网站、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受众有了更多的收视选择。但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制作能力远远跟不上受众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内容需求反倒是让传统电视媒体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广播电视台要适应新的时代,必须从单一的播出平台经营者转换成面向多种平台的内容提供商。作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资产,内容版权的管理、运营和增值,就成为了未来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推动省级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要在理念、内容、形式、技术等层面上实现创新发展;要形成"报、广、视、网、端"融媒体传播矩阵,融合、整合、联合相关资源,实现融通共享,从而在信息时代开创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信网、互联网和传统有线电视网的融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调整自身以期占领新的制高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方共融、共赢,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传播优势,及传统电视媒体在权威性和专业性等方面优势的阐述,结合相关案例,论述二者融合的现实必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二者间通过成立网络电视台、自办网站、门户合作等六大融合的方式进行共融、共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亓国  聂颖  史春薇 《青年记者》2016,(35):47-48
新媒体以网络、数字、通信等技术为基础,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打破了传者受者之间的界限,在传播内容、方式、途径上进行相互融合,形成了媒体立体化传播格局.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媒体形态也不断变化,受众拥有了更多的发声平台,如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随着这些自媒体的盛行,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评论者.以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给受众带来更加炫目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体验,②也使报刊编辑的受众意识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朱瑛 《采.写.编》2021,(9):99-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现阶段各类媒体都在通过日渐成熟的新媒体平台转换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融合升级,对于电视这一主流媒体而言,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成为现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电视媒体应深入新媒体环境,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并将之有效运用于自身新闻报道的传播,使电视台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提升新闻质量,积累受众,保证媒体影响力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布局分级定位,调配资源 目前的中国电视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以电视台划分的传统"央视一省级电视台一地方电视台"的格局正在被以频道覆盖和受众为标准的"全国性频道一区域性频道一本地频道"的格局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林青 《东南传播》2015,(8):12-13
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关注新闻报道的电视媒体观众越来越少,民生新闻报道方面舆论引导力被弱化,严重影响新闻宣传报道的覆盖效果和电视台的生存现状。谋求地市电视宣传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才能提升主流声音以及正能量的传播效果。我们应当对新闻采编资源进行整合,将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表现形式相互融合,借力发展,利用上级电视台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加快视频传播向微传播媒体转型,促进传统媒体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媒体与外部机制的联动潜能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介市场不断被细分,受众更加碎片化,人们不断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形态被迫向数字媒体转变,并且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快速融合,媒体融合时代已然到来。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单一、新媒体内容方面的匮乏,使得单打独斗的媒体运作方式已经很难自救,只有打破媒体间行业壁垒,实现优势资源的迅速整合,才能消解彼此所处的困境,在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网台联动"模式成为媒体融合时代加快新老媒体融合的契机,令电视、网络与广告主真正实现了整合传播、共赢天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思维推动受众细分: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陷入困境,导致经济效益缩水。传统主流媒体正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并出现了智能媒体大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等具有代表性的媒介融合产品,电视媒体也在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将具体以电视台地面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如何从政策支持、内容具象化、技术更新和与新媒体融合方面提高电视媒体传播效度,以期提高地面频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坚定"内容为王"信念在新媒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的电视行业,提出了全媒体的说法。"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的概念很新潮,似乎代表了将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加上各个城市电视台在体制改革上,成立了广播和电视合一的广电集团,同时在全媒体的概念影响下,将原来的各城市台自办的广播电视报以及网站,加上目前很流行的APP客户端应用,似乎一拥而上,率先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但是,笔者认为,无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被动卷入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受到"把关人"制度、传统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影响,面临着受众流失、广告份额下降等严峻形势。笔者认为,5G时代是新一轮媒体融合的重大机遇和分水岭,5G时代将极大地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城市电视台在5G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应该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媒体融合,积极寻求5G时代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的逐渐增多,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视频内容播出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优势、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等等.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该如何顺应需要,不断开创电视事业发展新局面,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移动新媒体发展研究:移动终端媒体化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14.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技术受到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巨大改变,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下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媒体传播的范围得到了进到一步扩大,新媒体成为当前各类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实际的增益效果却还未达到预期。由于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之间一直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导致新媒体在实际的推广与应用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传统电视媒体又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受众范围不断缩小,两种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想要两种媒体均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取长补短,促使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为背景,探讨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使我国的电视业也在认真审视眼前的新变化、新规则,全面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生存方式与发展走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电视的本体功能和传播规律,在电视节目的内容风格、受众对象及传播方式、运作机制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全球化的信息传播格局。新媒体背景下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全薪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  相似文献   

17.
唐波 《视听界》2011,(5):68-70
在央视和省级电视台的双重挤压下,城市电视台的日子十分艰难。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兴起,特别是网络视频的跳跃式发展,更是夺走了大批电视受众,城市电视台覆盖地域有限、传播渠道单一,处境更为不妙。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冲击,提高面向互联网的传播能力,成为全国600多家城市电视台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传统广电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产物。2009年起,各省级广电媒体相继组建网络广播电视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建设策略,是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等省级网台为样本,对其内容产品与国内主流商业视频网站相比的优劣势、2016年内容建设方面的突破性尝试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下互联网用户对内容产品的需求,参照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总结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种种传播特性为受众参与媒介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传统的电视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显现出种种劣势,使得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诸多困境。为守住自己的阵地,并争取继续发展的空间,电视媒体要做的就是发挥权威和专业优势,用足声面资源,同时借新媒体平台和内容,创新舆论引导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既有受众的过分流失,进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