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区别和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日本的茶文化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茶的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等都逐次波及日本,至"茶道"最终确立之前的日本茶文化,总体上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移植和模仿。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大致经过了中唐、南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主要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等。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代杭州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促进了茶文化的勃兴。而这种茶文化的习俗又深深影响了《水浒》。在《水浒》中,我们可以看到如:茶坊;茶博士;点茶:散茶、梅汤、和合汤、姜茶、泡茶;茶礼:拜茶、茶媒、吃茶等各种茶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萌芽于两晋,兴于唐,盛于宋,饮茶深入人心。而明清时期则是茶文化南北民族大碰撞,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茶叶生产,饮茶方法,茶文化精神都起了深刻变化。通过对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初步探究,阐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中的茶类、茶具、饮茶方法以及品饮过程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因其性寒、俭、清、雅,备受历代文士、雅士、隐士和僧人的青睐。士是历史文化最为敏感的先验者,其对茶的偏好正是时代文化特征在情感症结中的物化反应。因而茶和士文化无形中交织、融汇在一起,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士文化的发展起了催生、助长作用,而士文化又以其在不同时期的内在特质成就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唐代经济繁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不仅在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茶文化上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唐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唐代咏茶文学进行研究,分别从唐代茶文化相关研究、唐代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唐代咏茶文学发展研究、唐代茶诗相关研究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饮茶简史与茶文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有关茶的一切知识、饮茶习俗、加工、栽培技术和茶文化等,最初都是由我国直接或者间接地传出的。通过对茶的起源、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浅析,阐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概况与整个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旅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茶文化也是人们追求生活品味,提高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茶文化也是人们追求生活品味,提高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中国自身的民族特色,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茶的态度和行为上,就可以看出茶文化当中所蕴含的中庸之道和大道无形的智慧。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宣扬中国茶文化,使其焕发时代新风采,并且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翻译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的内容是富有生命力的,但是在"媒介即信息"的理念下,如何应用新媒体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对外翻译,成为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视域下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越疆界形成的历史总结,认为中越之间自宋代方出现国家边界问题,历元明清三朝,云南毗越边地民族与中越疆界变迁存在着历史互动关系,二者可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词话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形式。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唐宋是其开创成型期,元明是发展成熟期,清代则是词话的高峰辉煌期。  相似文献   

14.
李楠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4):73-74,78
中国吉祥图案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图腾文化。中国吉祥图案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其在传统文化中站稳脚跟并成为中国吉祥图案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宋朝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兴起于唐末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持续了千余年。与科举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两种教育制度。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教育体系,同时还是当时的学术基地,也是古代藏书和出版的重要机构,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书院研究可为当代高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石鼓书院这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这成为我国教育界、文化界和衡阳人民的一大憾事、一大损失。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重修石鼓书院不但是衡阳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而且为彰显和弘扬石鼓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宋元明时期的六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明时期是六书研究具有特色的时期,主要人物前期有“二徐”、“二王”,转机为郑樵,后期有戴侗、杨桓。创见性研究成果有“右文说”、汉字形体结构研究、词义系统研究、贯穿整个时期的转注研究,还有对指事的精辟见解和启迪后人的“四经二纬”说。六书研究为清代的文字学鼎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宋元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有大量以伦理为中心的体育思想,综合来说主要表现为顺乎自然、中和融通、身心合一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体育理论特色,为近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