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艳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美的;漫漫人生,我选择畅游在民俗传统节日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记录民俗的一种载体,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旺火"这一民俗的具体描写,目的是想反映出方言民俗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组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延伸的支撑;而上述理论与具体个案的研究,为民俗的存在和传承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形态,为民俗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记录民俗的一种载体,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旺火”这一民俗的具体描写,目的是想反映出方言民俗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组词。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艺术再现,以阜阳和淮北两地最具代表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淮河流域民间剪纸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丰富了地方文化;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艺术再现,它又是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发展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7.
哭嫁,顾名思义,为出嫁而哭。歌唱与叙述结合,抒情与发泄并行,人生百味情感杂糅,生命内蕴激情喷发,纵观中华民俗千姿百态,最隆重、最典型、最具影响、最富人性的民俗,当是哭嫁习俗。哭嫁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传承之过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特殊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智慧、道德伦理、民俗音乐共存共发展,维系着人文的生存哲学与道德传统;哭嫁,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优秀的传统。五千年来,哭嫁之哭声喜大于忧,哭嫁之歌声希冀大于悲怆;"哭嫁歌",五千年来幸福成河,五千年来哭声如歌;本文从哭嫁之音乐性,哭嫁之民族大义及家国情怀等情愫着手,为中国古代汉朝著名哭家人王昭君歌咏,为千年哭嫁歌《昭君出塞》配乐。  相似文献   

8.
科举饮食民俗承接中国礼教传统,并蕴藉科举文化内涵,是最直观、最生活化的科举民俗。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可依循形态、类型的外部描述与意义、价值的内部探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理论架构上既要考察科举制度特别是状元崇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也要关注科举饮食民俗在社会教化层面的作用、规律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守护童心     
梁涛 《湖北教育》2009,(8):62-62
来到广阔的农村资教已经快两年了,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很多当地的民俗民风,尝到了许多的特产,听懂了最本土的方言,学到了许多农业知识,让我的生活知识库更充实,让我的生活经历变得更多彩.  相似文献   

10.
叫卖歌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商品介绍手段;是商品经济发展年代的一种质朴的歌声,是最经济、最通俗、最普通的广告;是商品销售与民间文艺结合的广告词。流传于浙江的各行各业叫卖歌,为我们展示了其内涵丰富的叫卖文化,是我们研究浙江社会、民俗生活和商贩文化的最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叶延滨 《新读写》2013,(7):88-90
我说的茶馆不是老舍的茶馆,是成都这座南方省城的老茶馆。 我对于家庭和幼儿园外面的“社会”,最早接触的就是茶馆,是成都的老茶馆。老茶馆是最具成都特色的民俗生活场景,一张木桌,几把竹椅,便可开张迎客。茶馆有大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的提出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摄影素材,民俗摄影已成独立发展的态势。本文论述了民俗摄影的审美文化意义,并着重阐述摄影者如何把握民俗形象的差异性,用纪实性的摄影语言进行专题表现,并如何用文字诠释民俗摄影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淘淘:丁丁,上次你跟我说的那些民俗,我回去一查资料,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民性     
故乡的民性,可以“朴、拙、古、硬”四字尽之。我走过大半个中国,论民风之淳、民俗之厚,应以故乡为最。最可贵者,是乡人们无分贫富,都有节俭朴素的美德。故乡也不乏大富大贵之家,  相似文献   

17.
羌族物质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特别是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和居住民俗最有特色、最具魅力。本文笔者通过三次深入桃坪羌寨进行实地考察,对羌族物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羌族物质民俗文化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园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研究的目的我园的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研究旨在探索中、大班幼儿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内容、教法、教学途径,以补充课程教材的不足,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二、我园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教育所采取的途径我园课题组成员在开展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研究时,注意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传统节日的内容、特点,采取如下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1.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形式多样,传统节日教育应在幼儿园各环节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即既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人类原始心理的一种折光,最能从中探询出先民深层的生命表达。我们透过民间的"蛋"民俗文化的表层、表象的内容,试图探询出其隐在的、深刻的涵盖,从而揭示民俗事象背后的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